返回第三四九章抓周(第2/4页)  李大炮的抗战岁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坪沟煤窑沟一带,拱卫单石坡渡口。

    此时,黄河北岸的各抗战部队,包括八路军的军需物资都需要从洛阳第一战区司令部转发,所以,黄河沿岸的渡口都是重中之重,护卫严密。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已经进入了初冬,寒风袭来已然透骨寒了,六十六团进入新驻地已经两月有余,一切都步入了正轨,新驻地的条件虽然同样艰苦,但将士们已经满足了,又安顿了下来,又有新家了。

    营地依山而建,一座座低矮的窝棚星罗棋布,营地前是刚刚加固好的防御工事,再往前三五百米便是渡口,渡口旁的高地上设置了两门放空炮,那是战区司令部直属的炮兵部队。

    朝阳初升,渡口又热闹了起来,船只来去,补给队伍熙攘,仿佛只要天还会亮渡口就依旧是忙碌的。

    不过,渡口上的工作轮不到六十六团。

    营地里,六十六团的晨会已经结束,又开始了一天的训练,依旧那般热火朝天,依旧那般气势雄壮,那泛白的霜、透骨凉的风也冻不灭将士们心中那团火。

    炮台上,一个炮兵从工事里钻出来,跺了跺脚,望着六十六团驻地的方向嘟哝着,“狗日的,一天天的……肚子都吃不饱还精神得很呢!”

    “就是说嘛!”又一个炮兵钻了出来,手里攥着一包皱巴巴的香烟,摸出一支递了过去,“吼得越凶饿得就越快,他们咋就想不明白呢?”

    时局艰难,的确有很多部队已经连饭都吃不饱了,不过,六十六团的情况还没有坏到那个地步。

    当日,六十六团撤离中条山之时可是带着将近十万斤玉米,虽然玉米糊糊吃着美味,但也能填饱肚子,所以,六十六团依旧是以前的六十六团,依旧吼得出来,跑得起来!

    新驻地没有荒地给六十六团种,补给连只能在营房间的空档种些白菜萝卜。

    在这寒气逼人的初冬,李四维每每看到那散落在营房间的绿意,心中总会一暖。

    巡视完各部,李四维一路往团部走去,脚步轻快。

    “老四,”李三光看到李四维心情不错,笑呵呵地提醒了一句,“今天是千生的周岁,你总得做些啥吧?”

    “对,”李四维一怔,连忙点头,“让一刀去买两个鸡蛋回来,周岁了,也该让小家伙儿开开荤了!”

    千生已经长牙了,平日里的玉米糊糊和小米粥也会给他喂一些。

    “光鸡蛋可不行,”李三光笑着摇了摇头,“还得抓周呢!”

    抓周,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是一种传统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

    李四维知道这习俗,却没有亲眼见过,但是,自己儿子,该经历的仪式却不能少。

    “我差点就搞忘了,”李三光呵呵一笑,加快脚步往团部走去,念叨着,“笔不能少、书不能少,笔不能少,刀不能少,枪不能少,还有……”

    李三光跟在他身后,听得苦笑不已,“你还想千生和你一样扛枪打仗啊?”

    “哪能呢?”李四维连忙摇头,“不过,不打仗也可以舞刀弄枪嘛!那也是本事呢!”

    李四维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还和自己一样,但是,男人嘛,舞刀弄枪又不是坏事,那也是本事!

    不过,李四维显然把心操多了。

    刚走到团部门口,赵信便匆匆地出来了,一见李四维就满脸欣喜,“团长,李二哥来了!”

    李二哥自然就是李坤了。

    在中条山的时候,李坤和李四维说好了,等娃满周岁就来接回去。

    这不,赶在千生周岁的时候,李坤就过来了,依旧带着德哥和文哥,还带了一口袋腊味和鸡蛋……

    千生这个周岁过得热闹了!

    其实,按照四方寨的风俗,无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