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五九章喜酒(第1/4页)  李大炮的抗战岁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李大炮的抗战岁月最新章节!

    伍若兰出身望族大户,宁柔和李四维也不是贫寒人家的子女,若是没有这场该死的战争,他们或许就不会相遇,那样,他们应该会各自经历一场不同的婚礼。

    李四维依然会是江城那个兵痞,伍若兰依然会是平邑城中的大家闺秀,他们多半会经历一场三书六礼的旧式婚礼:

    首先,纳采。

    当儿女婚嫁时,由男方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男家在纳采时,需将大约达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家;女家亦在此时向媒人打听男家的情况。

    其次,问名。

    在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交给媒人带返男家,以使男女门当户对并卜问吉凶。

    第三,纳吉(又称过文定)。

    当男家接收庚帖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当得知双方并没有相冲相克之征象后,男方会小规模地送上一些礼物,如金银首饰、布料和食品,并附上聘书。

    第四,纳征(又称过大礼)。

    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并附上礼书。此时,女家需回礼。

    第五,请期(又称乞日)。

    男家择定完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

    第六,亲迎(或迎亲)。

    在择定的良辰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并附上迎书。

    那一天,李四维应该会头戴呢帽,身穿缎袍,斜披大红花,骑上高头大马,带着花桥和锣鼓唢呐,义气风发地去到一户殷实之家,接回一位温柔贤淑的小家碧玉。

    那一天,伍若兰也该凤冠霞帔坐上八台大花桥,带着十二抬(以放满一张桌子为一抬)或者更多的嫁妆风风光光地嫁入豪门大户。

    作为在上海求学的姑娘,宁柔可能会遇上一个文质彬彬的青年才俊,最后穿上洁白的婚纱,在某个教堂里经历一场简约而不失隆重的西式婚礼。

    可是,命运总是这么无常!

    战争降临了,三个原本不会有太多交集的人却相遇在了战场上,相知相爱,最终走向了婚姻的殿堂。

    于是,大年三十这天,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在飞鹰堡举行了。

    大年三十,民间的乐师也要回家团聚,所以,李四维打消了众将延请锣鼓唢呐的打算,“兄弟们的欢笑声不就是最好的乐声?”

    宁柔没有婚纱,伍若兰也没有凤冠霞帔,两个姑娘都穿着军装,美丽而富有英气!

    团部大堂被布置成了喜堂。墙壁上没有红幛子,就挂了几盏大红灯笼,也是满堂喜庆;新人都没有高堂在场,上位摆了一张香案,布了祭品。

    三位新人立于香案前:李四维一身戎装,站得笔挺,肃穆之中透着笑意;宁柔螓首微垂,羞怯之中带着喜意;伍若兰不时偷瞄一眼李四维,俏脸微红,却难掩喜色。

    兄弟们把个大堂挤得满满当当,挤不进去的就拥在门外,踮着脚往里望,个个眉飞色,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噼噼啪啪……”

    外面突然响起了鞭炮声,炮竹声声,提示着婚礼该开始了。

    郑三羊立于一侧充当司仪,待鞭炮声响完,连忙扯着嗓子高叫起来,“吉时已到……”

    顿时,欢声笑语嘎然而止,大堂内外一片寂静,众兄弟尽皆神色肃然。

    郑三羊顿了一下,又扯开嗓子喊了起来,“一拜天地!”

    李四维三人连忙朝香案鞠躬。

    “二拜高堂!”

    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