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0章 帝国的稳定伴随着强权和鲜血(第1/3页)  帝国海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柏林会议结束了,大家都有失有得。

    德国得偿所愿兼并了奥匈11个省,国土面积增加了近20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了近2000万,而且南北部的工业区全数并入,从此德国一举超过法国,成为欧洲领土面积第二大国。

    但是奥匈的解体,虽然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和匈牙利依然会是德国的盟友,但是由于割让了加利西亚和布达维科,势力范围退出了保加利亚,黑海沿岸交给了俄国,总体势力范围实际上是受损了。

    意大利得到欧洲四大国的承认,成为了新的第五大国,国际地位有所提升,但是也彻底失去了和德国人别苗头要回蒂罗尔区的可能。

    英国人这次虽然啥东西都没捞到,不过一开始英国人就是以一副和事佬的嘴脸出现的,因此德国人如此给面子的召开个会议让英国人刷一下存在感,英国人还挺吃这套,满足了大英帝国的自豪感。

    而法国人则是最大的输家,当初叫的最响,但是被打脸也是最狠。这个会议也顶多是让法国人有了块遮羞布你看大家这么多人都同意了,我一个人实在没办法啊。

    而最大的赢家是俄国人,得到了加利西亚和布科维纳,让当年一直对大家三分波兰一直耿耿于怀的俄国人大大的满足了。而得到了德国人的支持,俄国人在黑海沿岸的权利根不需要经过英法的同意。

    但是表面上如此,背地里约亨却不这么看。最大的赢家依然是德国才对,首先,获得了滨海省后,重要的普拉港就属于德国了,德国成为地中海国家后,在对远东贸易上航运线将会缩短接近4000海里,这将会对德国的经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并且国土面积和人口的增加都代表着更大的国内市场,想要占领这个市场,无论是德国还是原的奥地利企业都要经过一番厮杀,优胜劣汰下来的企业的实力无意是最强的。这对德国企业是个刺激,而对身实力较差的奥地利企业则是一次筛选。

    而整个奥匈的工业区基都并入了德国,如果经过筛选,弱的企业被淘汰,整合资源提升效率的新兴企业也更有利于提升德国整体经济实力,抢占贸易市场。

    在一战前,德国有着欧洲第一的人口增长率,如果加入的2000万人也能保持高增长率的话,也将大大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至于一个大一统的德意志帝国能否同时应付两线作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约亨不知道,但是考虑到一战奥匈军队的拙略表现,约亨认为,至少不会比历史上更差。

    俄军的低素质让勃鲁西洛夫战术这种堪称无解的进攻被执行的一塌糊涂,但是就是这样奥匈军队都被打得哭爹喊娘,损失150万部队,战损比高达1:3,逼得德军不得不从西线抽调部队前往东线支援。

    德国人表示如果有150万德军,到时候就是我把毛子打个1:3了。所以奥匈解体在军事根没什么影响,约亨甚至还可以期待一下加入德事体系下的奥地利军队的战斗力。

    而且奥匈的消失也让德国和意大利之间的隔阂消失了,最坏的情况意大利人也不会那么干脆的在115年叛变。

    意大利人和奥匈西北部的领土纠纷一直是三国同盟最大的障碍之一。一战后奥匈解体,意大利更是对整个奥地利南部起了贪欲,甚至在134年通过在勃伦纳山口派遣了4个师使得希特勒放弃了吞并奥地利的企图。

    然而奥地利被并入德意志第三帝国后,意大利在矛盾消失的情况下迅速向德国靠拢,最终成为邪恶轴心之一。

    因此奥匈解体,德国的强势介入同样也会让意大利打消一些不必要的想法。

    所以无论怎么看,奥匈解体对德国来都是利大于弊。

    而英国看似没有失去什么,但是俄国人的势力的大幅扩张让,德国的实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