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八章:玉鼎(第2/3页)  打捞激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皇五帝,而是因为有三星堆文明。古蜀国是制礼作乐的礼制社会,玉礼制是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星堆考古发掘出的一柄绝世瑰宝中的黄金权杖,那是一个国家的力量,权杖所指,万民俯首c山海屏息c草木寂静。考古史上关于权杖的记载虽少,但并非谜语,庄子有“亲权者不能以人柄”之语。权柄即权杖。只是在典籍里不及青铜鼎c玉玺的地位。从权杖到鼎c到后来的玺,是古代权力的象征。我们翻捡文献典籍,找不到三星堆文明中关于鼎的记载,即使神话和传说,也没留下蛛丝马迹。如果中华文明必须与鼎有关,商代c周朝以前,检索我们现存的文献和知识积累,会不会留下空白和遗漏?

    事实告诉人们,最坚硬的物质是时间。三星堆考古发掘没有鼎的记录,令人惊诧的是四川民间收藏的三星堆玉鼎,却以玉石的冷峻和坚定,把象征权力的玉鼎雕琢在古蜀国的记忆里。四五千年前的古蜀国,如同一个壮实的青年,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迈入玉器时代的大门。可以肯定,善于雕刻的古蜀先民大抵具有豪放粗犷c恣意张扬的一面。这种风格,在他们雕刻的玉鼎中可见一斑。此时,在世界范围内,古巴比伦c古印度c古埃及的古人已经开始制造用于祭祀青铜礼器。然而,对于玉器,他们显然还不得要领。

    我见过的大大小小40多个玉鼎,为四足方型,有的有耳,有的无耳,均无盖子。高度为25厘—75厘米,重量大概2—200公斤。还有9个一组的列鼎,静排一角,神秘的气息聚合成一股视觉冲击波,散发出强烈的震撼力。一组被称为“宫廷重器”的玉簋,每个高70多厘米,每个重量竟达150公斤,一字形地排列,气派非凡!其材料产地和化学成份,通过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张如柏实地考察,确认其中龙溪玉c彭灌杂岩。硬度在摩氏6级以上,即用缝衣针破坏性地划动,不会留下痕迹。在玉鼎的一些直角部份,全部倒角成半圆状。阴倒角部分,也可以看出手工麻利,敏捷干净c利索。用手去摸阳倒角,决不会有硌手的感觉,玉鼎上的线条不但直,而且间距标准,流畅奔放。在放大镜下观看,刻痕有顿挫感。这些玉器在漫长的时间里和埋藏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特有的次生矿物。人工造假在视觉上可能会蒙混过关,但是无法蒙骗现代高科技手段。这些手段包括红外光谱分析c拉曼光谱分析cx射线分析c扫描电镜—-能谱分析c电子探针分析等。通过这“十八般兵器”,确认民间收藏的大型的c龙溪玉和彭灌杂岩材质的三星堆古玉鼎,均系真品。

    例如,一尊玉鼎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一变竖着立耳,另一边却系鸟首,底部足系圆柱型,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对称的夔龙纹和宽阔的曲波纹,线条雄浑流畅,如同浪峰波谷环绕器身。再如,另一尊双附耳龙溪玉方鼎,造型浑厚,丰满圆润,敦实健壮,厚重平稳,四角各有一道扉棱。在这尊方鼎上,方鼎两端有一对附耳,饰有双向回纹,附耳与方鼎主体一起由整块玉料雕琢,四面饰有兽面纹和龙纹。方鼎底部呈漫圆形,上部口沿阴刻古蜀文字33个。

    从玉鼎的形制上寻找失落的历史令我们激动不已,三星堆玉鼎上的面具,再现了古蜀国王的“牛首虎鼻”。这是古蜀先民心目中的伟岸之躯,有牛之强壮,虎之威猛。自伏羲至大禹,凡同宗帝王无一例外。这些深浮雕图案,比文字记载更形象c更生动,或者说是对文字是一种超越。

    我们注意到,凡是镌刻铭文的100一一150公斤重的玉鼎,在相当程度上属于宫廷重器,其材质本身必然是上等优质玉料,手电筒光之下,通体透明。玉鼎是古蜀王国制度在玉器上的“物化”,它用以表明等级制度,以玉鼎的多寡的组合形式来显示不同的身份c地位。这已经比在中原一带形成的“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的列鼎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