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一十三章 郑鸿逵(第1/2页)  残明虎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却说从军中挑选出的骑兵,换马不换人,一路兼程飞驰而去,终于在郑成功拜师之前赶到南京,接到陈子强书信的吴梅村满上展开行动。

    当天就约见在南京的郑鸿逵,这位崇祯十三年的武进士,因为是郑芝龙的四弟,很快被册封为锦衣卫都指挥使,可这是一个虚衔,故而他一直在南京城逗留,也是郑家在南京的代言人。

    郑鸿逵见是大才子的应天府同知请他,急忙赶到约定地点,意外地见到,除了吴梅村外,还有两个雄赳赳的武夫。

    他开始还以为吴梅村要对他不利,正戒备着,却听吴梅村笑道:“日渐兄勿要生疑,这两位是虎卫的骑士,千里赶来只为了令侄之事,请上座吧。”

    郑鸿逵大吃一惊,竟是名扬天下的虎卫骑兵,难怪身上的气势如此骇人,一股肃杀之气,正是只有百战余生的人身上才能发出来的。

    不过他也纳闷,郑家和自己从未跟虎卫有过交集,为何今日会找上门来,谁不知道虎卫身后那位是谁,用权倾朝野来说都不为过,自己和郑家恐怕还没那份量让那位青睐啊。

    因而问道:“吴大人召见,说是小人侄儿的事,不知是那位侄儿能让虎卫千里奔波,实在是幸甚啊。”

    吴梅村笑道:“平江侯听说令侄郑森要入国子监,让人送信给我,书信在这,日渐兄请看。”

    吴梅村也不拖泥带水,直接把信递给郑鸿逵,他迟疑一下,还是接过书信,展开仔细观看,良久后长叹道:“平江侯真乃神人啊,从未见过我郑家之人,却能一语中的,说出各人的性情。”

    原来此信是写给吴梅村的,里面详细分析了郑家兄弟的心性,对郑鸿逵是赞赏的,却对郑芝龙怀有疑虑,说其心性不定,极容易被利益诱惑,故而让吴梅村找郑鸿逵好好谈谈。

    历史上郑芝龙投降满清,正是郑鸿逵坚决反对,帮助郑成功开创了抗清大业,这其中应该也是郑鸿逵年纪不大,如今才三十出头。

    他是在福建出生长大的,到他略大时郑芝龙已经接受招安,等于他从小接受儒家的忠君思想,故而心向朝廷是正常的。

    吴梅村微笑着点头,语重心长地说:“日渐兄在南京也呆了几年了,应该知道钱谦益学问虽高人品却不怎样,平江侯爱惜郑森是人才,故而为他寻找这位宗师,兄觉得如何?”

    郑鸿逵抬头展颜一笑,大声说道:“这天下有几人能得到平江侯的青眼,小侄愚钝,竟有此造化,鸿逵岂敢辜负拳拳之意,这就回去让他退出国子监去湖南。”

    “好,难怪绣虎每说武将痛快,情愿跟军将们嬉闹,也不愿跟文人士子交往。”

    吴梅村这是借陈子强的名声,抬高武将的地位,这种惠而不费的做法是文人惯用的,他也不能免俗,其实这已经是商人的手段了。

    郑鸿逵却是听着顺耳,舒心地笑道:“下官也是久闻平江侯大名啊,听说他还擅长武技,不知何时能见识一番啊。”

    武人一般都见猎心喜,见到两位虎卫的精兵,自然想起传言中陈子强善战之名,故而感叹一番罢了,可听在虎卫士卒的耳朵里就是想要试试了。

    只见那两人同时踏上一步,抱拳道:“我等乃是虎卫老卒,将军若是想见识主将的功夫,不妨咱们来试试,像我等这样的主将可以同时对付二十人而不败。”

    郑鸿逵倒吸一口冷气,眼前这精兵一看就是高手,绝不是普通军将能胜得过,可他们却说陈子强一次能对抗二十个,虽是不信,却也明白,陈子强若是没本事,恐怕这些骄兵悍将也不会服气的。

    心中也是意动,起身抱拳道:“咱们都是武人,就不以军中地位来论,就当是武士之间的切磋如何?”

    吴梅村暗自叫苦,他知道虎卫骄傲,不是谁都可以压服的,可郑家目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