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五章 再开皇室科举之路(第1/2页)  残明虎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大明士绅的圈占的土地其实并没有满清那么严重,占有率最高的是宗室。

    据后世统计,到天启年间,皇室宗亲占有的土地是整个帝国的七成,到明朝灭亡时,皇室宗亲的人数达到百万。

    这些人全部不生产,只等着国家供养,还占有大量的土地,国库入不敷出是自然的,可按照分封的真实情况,是不可能这样的。

    除了亲王其他人是不封给土地的,而崇祯时还存在的亲王只有三十四个,其他的都是各系亲王的子孙后代,三十四人再怎么分封,也不可能占据七成土地,可见这里面有多少是被强占的。

    当然生活混不下去的宗室不是没有,从嘉靖皇帝开始,朝廷已经经常发不出禄米,那些镇国中尉,奉国中尉等俸禄少,又没有土地的宗室跟市井穷人并无区别。

    各地都发生了这样的宗室去当地官府哭诉,要求支取俸禄,得不到回应后甚至冲击官府,或者干脆去做奸犯科。

    别看最小的宗室爵位一年也有百多石禄米,可他们拖家带口的,家庭人口多啊,无所事事的宗室什么都不让干,除了去生孩子还能干嘛。

    说白了,大明的宗室就是一个社会的小缩影,高高在上的亲王郡王等占有绝大多数的土地和资源,底层的旁支宗室,如果不得宠,也是穷的叮当响。

    这次的清查对大多数没有土地的宗室来说是个好消息,至少朝廷收回多于的土地,就能多收赋税,也就能付得起他们的俸禄,故而反对的都是亲王郡王等高爵位的宗室。

    许多底层的宗室是举双手赞成的,故而这次的革新没有引发动荡,毕竟人数最多的是底层,高层虽然蛊惑他们去闹,可谁是傻子呢。

    他们不是士绅,有其他人投献土地在名下,士绅是不要交税的,宗室也不用,可他们根本没土地的分封,名下有了土地不是照样要纳税。

    不像亲王也是不纳税,可人家原本就有土地分封,多出来的谁敢去查,这一有一无区别极大。

    仅仅一个月,为首的周王唐王就清查完毕,上奏多出的田地,自动上缴或归还原来的地主,皇帝极为高兴,下旨嘉奖两位亲王。

    内阁中这些日子极为繁忙,宗室革新不仅是土地的问题,还有对于宗室的控制,是大明两百多年来形成的禁令,如今要商议的是放开哪些合适。

    “首辅大人,科举之事先帝时就放开了,可那些宗室根本不愿意去考试啊,再强调这事又有何用。”

    孔贞运无奈地问方越贡道,明朝晚期,大约在万历晚年就曾对宗室进行过改良,开放禁令不是没有,可是让他们科举他们不去啊。

    “开仲兄啊,不是所有的宗室都不想去,而是当初那禁令只是解除一道缝隙,考上了又能怎样,宗室不得离开封地,他们就是中了状元又如何,反正当不了官。”

    方越贡摇头苦笑,其实明朝的宗室改革,阻力最大的不是宗室,而是文官集团,放开禁令让他们经过科举当官而谋生活,这对士绅集团是有很大的冲击的。

    科举的名额就那么多,多了宗室来抢夺名额他们当然不愿意,明朝的奇葩就在这边,谁都知道放任宗室游荡不是好事,可谁也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宁愿坐着破船跟它一起沉了。

    宗室不像百姓,许多百姓是没能力读书的,宗室却不然,再穷的宗室,从小都经过读书教育,大明很早就建立了宗学,专门让宗室子弟读书用的,等于说他们的比绝大多数人要高。

    古代读书并不容易,书籍数量不多造成价格贵,不是穷人买得起的,文房等消耗品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除了有钱人,只有家里本身有读书人的人,才能读得起书。

    陈子强要不是因为这里的父亲是秀才,他也不可能读书,就那些启蒙的书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