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章 明报大厦(第1/3页)  香江星光198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黑夜还未散去,天际便渐渐泛起鱼肚白,一夜未睡的李云轩,不禁伸了伸懒腰,将手中的笔放在桌上,一手放在双眼之间的鼻梁处,轻揉了揉。李云轩望着桌上自己辛苦一夜的“成果”,不由打了个哈欠,道:“趁着还有时间,上床补会儿觉去,”说着便起身,向着不远处的硬板床扑了过去。、

    时间流逝,硬板床上的李云轩听着房外的嘈杂声,不由坐起身来,抬头望了一眼窗外的景色,却是发现天空阴阴沉沉,似乎有大雨要来。“大雨过后,就该凉爽些了吧?”李云轩不禁自言自语道,随之便起身端着洗漱用具走了出去。此时,相距他躺在床上补觉,也不过一两个小时,其中很大的原因便是,闷热潮湿的天气中,确实让人很难睡的安稳,虽然这个时候应该是一天中最凉爽的时段。

    洗漱过后,李云轩搭乘着一辆巴士,向着追女仔的拍摄现场赶去,前几日虽然他并没去,但电影拍摄的进度一点都不慢,若是不出意外的话,至多一个星期便能拍摄结束。电影之所以能拍这么快,或许与香江人超强的创作力精力与超快的拍摄速度有关,在另一处平行空间(还未穿越之前),东成西就、92年家有喜事、倚天屠龙之魔教教主等一系列,口碑不俗的作品,最快的七天便已杀青,最慢的也仅用二十七天,与后来的大陆电影,动不动半年、几个月的拍摄周期,确实快的太多了。

    李云轩刚赶到拍摄现场,剧组众人正在一处空地上,整理布景与一些摄影器材,似准备拍摄外景,这时天空中渐渐下起小雨来,不多时雨点变的越来越大。麦加、洪金宝几人急忙指挥者剧组众人,带好拍摄器材前去避雨,同租用片场的工作人员,交涉了许久,他们才答应借出一间摄影棚,让其先拍摄内景。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便已是一周之后,李云轩坐在一辆巴士车靠窗的地方,望着窗外变换的景物,却显得有些心事般,轻皱着眉头。忽而,巴士车突然停下来,李云轩望了一眼,车窗外的指示牌,上面写着“嘉业街”三字,不由急忙起身走下了车。李云轩沿着街道走了不远,便见不远处一幢九层高的大厦,上面写着“明报大厦”几个大字,周围的行人并不太多,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人。

    明报大厦,位于香港岛柴湾嘉兴街,是明报由一九七六年通过银行按揭,用了大约八百多万买些的整栋九层高的“南康大厦”,后又改名为“明报大厦”。因地理位置在偏向市区一隅,周围有大多为工业区,故而繁华程度并不如,香港岛的别的区,但好在“东区走廊”与“地铁港岛线”都正在建设,相信不久之后也将慢慢变热闹起来。

    在一九七零年初到一九八零年初,这十年的时间,是香江报业最繁荣的时代,在这不过巴掌大的地方,差多拥有七八十家,大大小小的报纸,其中大部分为中文报纸。但是能坚持十年以上的报纸,又是凤毛麟角,到了一九八零年,中旬,也仅剩下四五十家报纸(虽有老的报纸倒闭,但新的报纸又不断成立),故而报纸数量并没减少多少。

    此时的香江,仅日报便有星岛日报、东方日报、明报、成报、苹果日报、大公报、文汇报等几十家报纸,此外英文版的报纸也有好多家。但就明报、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这三家报纸的销量最大,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台“轮流坐庄”,每期的销量都差不多有十万份出头。但这三家报纸中,也仅有金庸创办的明报是由武侠招揽读者起家,当时他与合伙人沈宝鑫便是看中了这个原因,才一同创办的明报。

    李云轩望了一眼四周,便向着明报大厦的正门入口走去,走进楼内便见前台,一名画着淡妆,身着八十年代典型的浅灰色双肩套装的清秀女孩,起身道:”先生,你有什么事情?“李云轩望了她一眼,微微一笑,道:”我几天前往这里投了稿子,潘岳生先生今日约我来详谈,连载的事情,我的笔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