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七章 试取粗通(第2/2页)  兴汉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于太学走读旁听,一年期满以后,另行策试,而后再定去留。”

    最开始的太学只有五经博士,其底下的学子只有二百五十个名额,而当时求学的需求远不止这二百五十个名额所能满足,所以就出现了得受业如弟子这个位置。彼等相当于是在正式的博士弟子之外,另行设置的、非正式的,与博士受业如弟子的旁听生。

    虽然待遇上与正式弟子不一样,不能享受免除徭役、享受公家拨款等福利,但其后的出路却是与正式弟子相差无几,而且在数额上没有限制。

    其实皇帝与赵温看准了陈纪初来乍到,对太学的实际情况无法面面俱到、全盘皆知,所以有意瞒哄了对方一个事实太学根本不存在生源少的问题。

    虽然愿意来太学苦读五年方可授官的士子的确比第一年要少了许多,但发现了实惠的黎庶黔首们,却是争着抢着要让自家儿子进入太学。不单是免除徭役、五年内衣食无忧,就是未来随便做个县吏,都足以让全家从黄土地里翻身。而太学的入学门槛又不算高:每年交一份束修当学费,能熟读某一经书,入学时参加考试就可以了。

    只是太学人员已有定额,每年只收一千人,所以僧多粥少,皇帝索性就想出了扩招的主意。在新增之后的两千四百名正式博士弟子、太学生以外,再额外招收六百名受业如弟子的旁听生。让他们半工半读,一年后考察成绩,合格者正式入学,不合格者黜退回家,这种竞争的方式,定然能为皇帝汰选足够优秀的人。

    “孔子以布衣而养弟子三千,今太学修复,而学子甚少,不妨增学子数额为三千人,以效先贤。”皇帝冲还欲再说的赵温摆了摆手,舒展眉头,对陈纪给出了这样一个理由。

    一年征三千,五年学制的太学以后岂不是要一万五千多人?这哪里是追慕孔子三千弟子的样子!

    陈纪心里转念一想,一个令人心动的想法忽然冒了出来,他故作犹豫的说道:“臣听司空说,光是如今的太学便每年支出朝廷数百万钱,若真是扩充数额,每年所需岂非千万钱而不止?”

    “纵是数千万,但能为国育才,又有何不可?”赵温笑着回道。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