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0章 边参军真乃神人 新(第2/3页)  盗破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眼睛,急忙向李亨俯首施礼道:“陛下,臣绝无……”

    李亨大手一挥,打断了邬元昌道:“崔爱卿说的对,无论内侍还是外官,皆是朕的臣子,只要为朕立下功劳,朕都是要奖赏的!”

    其实,也并不是崔光远的话的在理,而是李亨内心里,确有想法,便是启用内侍。在他以为,相较于那些野心勃勃的边将,内侍往往与皇家结合得更紧密些,也更容易控制。

    而别看李亨如今大肆封赏一些有功之臣,甚至许下封赏一方节度的承诺,但其实多节度之祸深恶痛绝,而对于平叛后如何消弭节度割据之祸,内心里隐隐有了计较。正因如此,才说下了这番话。

    见皇帝自己都说话了,邬元昌再书生气,也知道此时不是驳君颜面的时候,因而很自觉地闭紧了嘴巴。

    “好了,边爱卿朕已经赏过了,随边爱卿一起征战的将士们也不能落下……”李亨说到此处,将目光望向边令诚身后一众兴平军的将领,“尔等收复金城县有功,将按功劳大小逐个封赏。至于兴平军,朕决定,就此将金城县改名为兴平县,以记兴平军之功!”

    “谢陛下隆恩!”边令诚领着众将领谢恩。不久之后,兴平军的将士们听到了将金城县改为兴平县的消息后,感谢之声山呼海喝般响起。

    ……

    剑南道,益州府,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接到了肃宗皇帝的命令,正在整顿兵马,打算回援鄂州的唐军,攻打安禄山的叛军。

    如今,吐蕃军被李无解的势力牵制,特别是封常清率兵突入吐蕃领土,令坌达康大惊,急忙召回了隆里旺布拱卫逻些,因而吐蕃对剑南之地的威胁已解。

    此时,李隆基身处蜀中,身边倒是有一些旧臣,像崔圆、房管、韦见素等人后来都奔赴蜀中,留在了李隆基身边,但李隆基这次只留下了一些年老旧臣,其余的,都被打发走了,去辅佐肃宗。

    虽说有当日立下的哪个皇子先收复长安便立谁为皇帝的规矩,但如今看来,也只有李亨这一支力量能与安禄山相抗,李亨,已是实至名的皇帝了,而一帮旧臣留自己身边,李隆基怕招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面对羽翼丰满的李亨,李隆基更是怕因此而招祸——他对昔日六军不发,逼死杨贵妃的事情,可是一直耿耿于怀的。

    其实说到底,李亨仰仗着太子身份,号召力明显强于其他一众皇子,因而势力也最大。一众文臣武将团结在他身边,另外其他领兵的皇子,也都承认了他的地位。这令李亨的实力一时间空前庞大起来。

    而此时的李亨,自收复金城县后,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率兵攻到了长安远郊。

    至德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唐军到达长安城西南,列阵于香积寺北沣水东岸,与八万叛军对峙。

    唐军这边,边令诚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元帅府咨议参军事后,还真发挥了参军的作用,提出了几点针对叛军的方略,都每每奏效。当然,这次双方十多万士兵作战,李亨决计不敢将掌兵之权完全托付给他,所以只给了边令诚做副手的机会,而正式的领兵之人,乃是郭子仪。

    如今,河东地区由李光弼率军统辖,与叛军的作战中,也是屡屡建立奇功。而在鄂州之地,鲜于仲通扼守交通咽喉之地,令南北之叛军不能相连,也大大削弱了叛军的力量。

    形势一片大好,胜利的天平倾斜向唐军这边。而今日,双方陈兵于此,便是要在一决中争夺长安的控制权。

    叛军这边,率军的乃是李归仁。此人端是战场好手,与唐军的多次交战中,少有败绩。

    七月二十八日,天色微明。唐军这边,早已人马食饱,只待一声令下发动攻击。

    沣河水哗啦啦的流淌着,那清脆的响声对全神贯注的士兵而言,已被自动屏蔽了,他们的目光,都盯着彼此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