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七章错失结交吕布的良机(第1/3页)  带着率土之滨混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主公,某无能,那吕奉先已成为王智的座上宾。”

    卫世将王智待吕布的种种恩情说出,王玢纵然再傻也明白吕布已成为王智的囊中之物。

    美女、权势、钱财,此刻吕布都有,王玢还能以什么收服他,莫非晓之大义吗?

    可笑。

    若吕布能以大义说之,三姓家奴的帽子又怎能落到他头上。

    “算啦!这不是你的罪过,只能说吾运气不好。”

    自从王玢取增山而返后,以再创一个卫家诱之,卫世便安心为王玢做事,为其贩卖私盐、铁骑,又收购皮毛、各地消息。

    卫世出了王玢府邸,径直回自己的府邸,书房早已有一个黑袍人等候。

    “绣衣使,您,您怎么在这?”

    卫世看到成廉吓了一大跳。

    “天下之大,有何地是绣衣不敢去的。”

    成廉冷冷说道。

    “是,是,成绣衣使所言极是。”

    卫世额头不满虚汗。

    成廉道:“放心吧!没人看到某进来。”

    “说说吧!最近王玢有何大举动?”

    成廉见卫世汗如雨下,开口问道。

    “建学堂、安抚胡人,大造铁器,以新法提炼青盐,在周边各郡安置商铺以收买消息。”

    卫世忙将王玢在修都的几大施政中心说出。

    王玢即下定决心争霸,人才是重中之重的事,如今他头顶通敌罪名,派人前往中原各地请人不可能,至于绑人,呵呵!他没那么多人,再者说历史留名的人要么武艺超群,要么家世显赫。

    派人去绑,无疑是去送死。

    不能请不能绑,就自己培养。

    士族之所以多人才不就是有教育传承吗?

    后世人才鼎盛,不就是大开学堂吗?

    王玢也可以在修都开办学堂,不仅办儒学堂,还将朱屠夫、王木匠、高铁匠三人说服,各自办一学堂,当然讲武堂是不可避免的。

    王玢特意将张辽、高阿牛等人编为自己的亲卫,平日里跟随王玢学道德经、算术、化学等,也进行武技训练与兵法推演。

    王玢不懂治政,因此将李赟从青盐泽调来以为修都长。

    李赟本郭泰弟子,因党锢逃至朔方,无奈做了一水匪头目,本以为今生不会再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没想到还能执掌两县之地,因此极为卖力。

    至于王玢通敌叛贼之名,他何尝不是罪臣,再说看王玢所作所为哪里有通敌的嫌疑,上万鲜卑尸骸足以证明王玢是被陷害的。

    李赟做过数年郡吏,初有些困难,可越做越顺手,嫣然已把自己当做朝廷的修都长。

    在王玢的施政方针下,又提出要招募流亡、劝课农桑,王玢无不应允。

    李赟两三月间已成为王玢之下的二号人物。

    经过三个月的大兴土木,王玢城主府还在三级,民居已四级,有两千座民居散布在增山、修都两县之地,并向南边的虎猛故县、鄂托克旗、乌海市地区渗透。

    乌海地区三山环抱,一水合流,王玢主要精力放到鄂托克旗即虎猛故县。

    由于鲜卑在五原肆虐,原朔方旧地之人纷纷逃至修都,成为王玢麾下之民。

    王玢麾下的精骑则为他们开路。

    三月间曹孟德、皇甫义真皆至十级,卢子干、张隽乂则各升到五级。

    王玢麾下的兵力骤增到三千八百骑,曹孟德驻守增山,卢子干驻守眩雷塞,皇甫义真朝虎猛故县地区渗透,张隽乂则向乌海地区渗透,最主要的是乌海地区有王玢急于的铁矿。

    修都地区最大的问题是汉胡比例太低,故此王玢跟呼征的交易多用汉人交换铁器、青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