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楔子(第1/3页)  秘密使命:妃常用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秘密使命:妃常用心最新章节!

    将军在重围,音信绝不通。羽书如流星,飞入甘泉宫。倚是并州儿,少年心胆雄。一朝随召募,百战争王公。去年桑干北,今年桑干东。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汗马牧秋月,疲兵卧霜风。仍闻左贤王,更欲图云中。

    --横吹曲辞·出塞曲-2(刘济)

    话说天下大势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先祖高旭结束诸侯割据混战局面一统天下建立东旭国,至今已经百余年过去了,东旭国已经不再是这片大陆上唯一的帝国。

    现今已然天下四分;由北瑝、西桓、东旭、南楚四国鼎立。究其分立的缘由,开始于东旭的明帝,结束于灵帝。

    明帝忠言逆耳,打压忠臣,崇信宦官。及明帝崩,灵帝即位,设大将军秦无疆、左丞相窦庸共相辅佐。当时又有宦官赵忠等弄权,秦无疆、窦庸欲合谋将其诛杀,结果机密泄露,反为赵忠设计。

    彼时朝中混乱,三方势力角逐,最终祸及灵帝。灵帝密诏边城禹王前来勤王,禹王亲率大军驻扎帝都,诛杀赵忠后,灵帝突染重病,禹王监国临朝。窦庸归附禹王,秦无疆率领亲兵遁逃北疆,天下自此祸乱四起。

    秦无疆于北疆招兵马,高举“清君侧”大旗讨伐禹王,各地有志之士纷纷响应。战争只持续了短短两年就以禹王大败携幼主出逃,三支义军先后入驻帝都告终。此后三支义军各自占据一方建立国家,禹王高涵阳也在东边重建东旭国。原东阳国都城为势力强大的北疆义军占领,建立北瑝国,改帝都为天子城。

    各国新建皇朝,纷纷张贴皇榜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自此后天下初定四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三十年之久。三十年之后掌权者相继更迭后各国之间的国力差距开始明显,其中以北瑝为四国之首,其次以西桓、东旭、南楚国力渐弱。

    北瑝国的新任君主为封子宸,虽然是位才继任两年的新君但手段了得,杀伐果断,在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曾经亲自带兵平定边城之乱,打的南楚国边境的乱军溃逃五百里,从此不敢再踏足边城。

    这样的威慑就导致现如今势弱的南楚国国君司徒钰在其余两国的打压下选择向北瑝投诚。去岁年关时更是亲自前往天子城送重礼贺岁,隐隐有甘为附属国的意思。

    此举打破了几十年来的四国鼎立的“和平”,向着三国鼎立,北瑝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发展。西桓、东旭两国新任的君主也是野心勃勃,都想效仿先祖高旭一统天下。岂能让这样的威胁继续下去,都纷纷在明面上于北瑝较好的同时暗地里小动作不断。

    东旭国采取公主和亲的和平友好手段。

    西桓国君段飞霖则是调整了国家的军政比例,将国家发展的重心偏向了军事方面,一面增加百姓的赋税一面大力招兵、制造器械盔甲。力求将国家的军事力量做到三国最强。

    西桓国本来还算是富庶的国家,人口数量却是直追北瑝的。这样迅速扩张起来的军队所需要的军饷都得从赋税中来,这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难以承受。

    为了能够生活下去,很多百姓不得不卖儿卖女。一时间西桓国的奴隶市场盛况空前,很多孩子以低贱的价格被买入其他三国为奴为婢。

    西桓边境的几座城更是被放养了近十万的军队,除了固定的军饷外朝廷默许军队劫掠其他国家的边境。

    其余三国都受其劫掠,安静了几十年的边境开始爆发各种小规模的战争。

    北瑝国力强盛不惧滋扰,一直当做小打小闹处理。离西桓最近的南楚国便深受其害,本来国力就弱,人口也不多,军队有限,常常顾得了这边,另一边就遭殃。国君司徒钰性格圆滑又胆小怕事,被劫掠的多了就直接将边境的百姓迁到更里面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