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安办的全称叫做“复原军人安置办公室”,这个部门,往前十年往后十年都是妥妥的清水衙门。可是在当下,这个部门不仅仅是民政部这个大权力机构中的一个清水衙门,也是最最最最最苦逼的一个衙门口。
没有之一。
百万大裁军虽然已经结束了有几年了,可是全军百万人在短短的时间之内涌入社会,造成的影响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抹平的。
别的地方不说,就说济南军区。
虽然在大军区上,济南方面没有动,而是和整体裁撤的武汉军区合并。但是在这个合并过程之中,济南军区仍然裁撤了将近十余万人,空出了建制位置用以合并。
这十余万人里边,光是连以上的干部就千余人。在八五年,裁军意志最坚决的时候,整个师整个军成建制的裁撤,师级团级干部一纸命令就地免职!
下边的大头兵那就更别提了。
按照当世的政策,为了终结自建国后的“大陆军”部队结构,增强海空军的战斗能力,裁撤的大部分军人都是陆军步兵。
而这部分人,按照军委的指导意见,“曾经原籍在农村的退伍义务兵,由原籍所在地的政府负责安置。所在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等在农村招收工作人员时,应予以优先录用。”“曾经原籍在城镇的退伍义务兵,由所在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负责安置。同时,在入伍前已经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正式职工的,退出现役后可以复工复职。”
一句话概括安置政策,就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而针对于这些复原军人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当初提出的主要观点就是“军地两用”。
想法是好的。
可是现实的情况是,裁撤的这部分步兵兵种,本身就是因为没有什么技能专长才被不对淘汰下来的。
自打80年代中期往后,农村的耕地不足问题已经相当严重,而城镇这头就更加困难。很多国营单位说句不好听的,连现有的老职工都不知道咋开工资呢,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的复原军人,往哪儿怼?
所以事实上,经过百万大裁军之后,军队方面是初步达成了精简结构,走精兵路线,提高整军战斗力的目标,可是这一次的裁军负作用,实则是完全转嫁给了地方。
这些回到地方上的军人,有很多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一些有心劲儿的,自己打自己拼,凭着在战场上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挺了过来;
李宪小时候一个邻居家的叔叔就是;在部队回来之后家里边儿找了好几层关系,没分配到工作。这人复员之前在部队里边干的是副连长,可是一个副连长回到地方,连个瓦厂的工作都得求爷爷告奶奶还轮不上。
最后这人也是牛逼,自己干脆在大街上找了个师傅学了修鞋。在之后的十年里边儿,先是从一个扛箱子街边旮旯转悠的擦鞋匠,有了自己的铁皮屋,又租了门面开了自己的修鞋铺。后来越做越大,在李宪穿越回这个时代之前,已经是在北林那头开了四家皮具保养连锁的老板了。
不过这绝对是个例。
当时很多从部队回来的人,都是上过前线的。这些人在部队呆了几年,学的都是怎么杀人。除了军事技能之外,生活技能基本没点。在回到地方之后,有的人甚至用了几年十几年的时间,才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更有甚者,一些在战争中留下了心理阴影或者是心里委屈的人,在回了地方之后干脆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给地方上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而正管这个的民政部复安办,为了这些共和国曾经的功臣,可谓是操碎了心。
就拿苏长军来说。
一方面是上头让他抓紧落实解决复原军人的安置工作,一方面,地方上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