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四十五章 久违的初心(第2/3页)  摆渡人之阴间特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去。

    可是,金都,始终是他心中最放不下的地方,不能浪费太多的时间在这里,做到这个地步,他已经仁至义尽!

    虎符之灵,亦明白杨睿的坚持,既然杨睿如此执着,它也不好再继续说下去。

    一袖清风,杨睿终是不再回头,踏上了回程的路。

    “杨兄弟,杨兄弟!”

    山岗下,一道嘹亮的声音响起,杨睿回头,是那几名散修。

    “几位,有事?”杨睿问。

    “嗨,没什么事,知道你要回国特地过来给你送马来了!”男子道,“这是一匹良驹,信陵这边山多,车辆不太方便,所以很少,不比城市,你这一路回去,一路上也没有车辆,不如用它代步。”

    在男子身旁,还有着另外四人,一行五人,总共似乎就只有三匹马。

    “你把马匹给我,那你们怎么办?”杨睿点了点他们五人。

    “嗨,你别担心我们,我们一会儿回城,坐别人的车前往王都,国家有难,即便是散修,我们也应当尽一份绵薄之力。”

    “感谢你对信陵帮助,我代表信陵子民在此向你鞠躬了!”话音间,一众五人竟皆是冲杨睿鞠了一躬。

    “诸位,为何非要做到这个地步!”杨睿皱眉,声音中却透着一丝莫名其妙的怒意,“一个人感谢过了,还不够,一个两个的都要来谢一遍?!”

    男子一怔,被杨睿这莫名的脾气,弄得有些晕头转向。

    “抱歉抱歉,我们有些矫情了。”男子摸了摸头,嘿嘿赔笑,那抹笑容,不掺杂任何的其他情绪,只是单纯的感觉到抱歉。

    然而正是这抹笑容,让得杨睿微微攥了攥拳头。

    “谢了!”他漠然接过白马,翻身上马,驾马扬尘而去。

    “杨兄弟,这是,怎么了?”男子有些不解,略显尴尬地回头望向身后四人,四人也是摸不着头脑。

    “兄弟,一路小心!”男子又转过头冲远去的杨睿喊道。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种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妈妈,你常念这首词,这词中表达的是什么呀?”男孩好奇地望着他的母亲。

    对于孩子的问题,女子温婉一笑,脸上的愁容也消散不少,抚摸着他的小脑袋,淡淡道:“这首词呢,是宋代一位才女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离别后,写下的一首不忍离别的词。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

    男孩认真地倾听着女子的一字一句,不断地思考着什么,突然好奇问道:“妈妈,是想爸爸了吗?”黑溜溜的眼睛,不断眨动,有着一丝疑问在流转。

    女子一愣,显然被孩子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惊了一下。她抚摸着男孩的头,略显憔悴的脸上,勉强挤出一抹笑容。

    “爸爸,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男孩又问,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好奇的时候。

    女子脑海中,回想起那道身影,那个并不壮硕,但却比一切都来得让人安心的肩膀。

    “爸爸,在妈妈心中,是一个另类的英雄,他看起来吊儿郎当,实则非常心细沉稳。”

    “他有时看起来像个痞子,但心底,却比谁都要来得善良。”

    “他有担当,又聪明,英勇无畏,锄强扶弱,是念昔要学习的好榜样。”她轻轻念,念着念着,抬起了头,望着遥远的天际,愣愣发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