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痛苦麦收(第1/3页)  从天堂来的汇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队长开始动员,因为这是占农民一年中收成的一半儿,因此异常受重视。平时舍不得吃的白面,在这个时候都拿了出来,烙饼摊鸡蛋,是麦收时节的当家饭,必须要吃的!而且可以敞开肚皮尽情的吃,因为拔麦子这活儿,可实在是太累太累了!没有亲身经历的人你是无法想象的!

    在农村有句顺口溜,是总结“四大累”的,拔麦子是其中一项!

    所谓四大累是:“打墙c脱坯c拔麦子c”那真是一点不假,那种累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说是大累,那真是一点儿不假。

    第一节

    先说说拔麦子。

    收获麦子的方法是根据地域划分的。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方法。

    有的地方是用镰刀割麦,有的地方却是用手直接拔。

    拔好还是割好?各地有各地的习惯。

    据说,凡是水浇地,一般都是用镰刀割,因为,地干了以后,土会把麦子的根部牢牢抓住,一般是很难拔出来的。

    不是水浇地,一般就都是拔!因为相对来讲,土质比较松软。

    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利用土地,一年里多收获一些。这样,会在春天的时候,在麦垄里面,间种早玉米。早玉米收获早,产量高。

    如果等到麦子拔完了,再种的玉米那就是晚玉米了。相对于早玉米,晚玉米的个头,产量自然也就低。所以在北方,大多是要间种早玉米的。

    如果用镰刀割,留下的麦茬不好处理,而且容易丢麦穗,甚至割掉了早玉米的秧苗。

    相对于割麦子,拔麦子的好处就很多,一是掉穗少,损失少,收得干净;二是给玉米松了土,三是避免使用镰刀割掉了玉米苗,四是地里不留麦茬,农民可以多收获些柴草。要知道,当时的农村主要还是烧柴火做饭c烧炕的。

    但说句实在话,这拔麦子的活儿,可比割麦子累的多多了。江在学农的时候,也曾经用镰刀割过麦子,虽然也是累,但比起这拔麦子来,那就真是“巫见大巫”了。

    反正无论是哪种原因,插队的这个村儿里,是拔麦子的。而且无论是旱地还是水浇地,都是使用同一个方法。

    麦子在太阳的暴晒下,逐渐从翠绿变成金黄。而麦粒也在太阳的照射下,变的籽粒饱满。它们已经完全成熟。但同时麦穗上也长满了麦芒,就像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尖锐的针刺

    所以,拔麦子一般都要在凌晨点起床,在夜色迷茫中,村里的所有人,除去实在太老和太的人以外,几乎全部在那一时刻都赶到了麦地。

    拔麦子要求是两人一“铺儿”,所谓“铺儿”。就是每个人一垄,一个在前面拔,叫领腰儿,在负责拔自己这垄麦子的同时,还要再用十几根麦子,结成一个类似绳子的东西叫“腰儿”,他将拔下来的麦子,放在这个“腰儿”上面;

    后面拔麦子的这个人,则将自己拔下的麦子放在“腰儿”里的同时,还要负责捆扎。具体方法就是绕起来一拧,捆好放在地上,这样才算完成一个麦捆儿。

    后边来的马车或者车,再用叉子将这个麦捆插起来扔到车上,既快又好!如果腰儿打的不结实,捆得不严,往车上一扔,就会散掉,费时费力,还造成浪费!

    因此这两个人就是一个合作单位,在结伴的时候,要考虑两个人的力量c质量相差不多才能合作。否则,慢手遇到了快手,人家碾着你的屁股干,你得多难受?还不得让人家赶搂死?或者快手遇到了慢手,那就更麻烦。人家都到地头儿了,你还在一半儿的地方晃悠,人家干还是不干?所以一定要相差不多才行。否则没办法合作。

    和江一个“铺儿”的是地主家的孩子叫刘克勤,是个五短身材的车轴汉子,肌肉发达,别看人家个头不高,干起活儿来那真是一把好手,拔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