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爱卿觉得如何?”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征战边疆,建功立业是正德皇帝从小的梦想,听完杨廷和的一番言论,正德皇帝也是精神一振,再环顾满朝的文武似乎都有着赞同的神色,正德皇帝有些期盼的问道。
“陛下,老臣的觉得杨大人所说合情合理,此时正是消灭鞑靼人的最好的时机,陛下应该抓住时机,给鞑靼人穿心的一击!”此时吏部尚书马文升颤悠悠的站了出来,挥臂赞同道。
马文升为官几十年,几起几落,征战过边塞,也执掌过军队,对兵事的见解在朝廷中也是用首屈一指的。竟马文升一说,朝臣们的心态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臣附议,古语言,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如果我们错过这个机会,等到鞑靼人恢复元气,那么我朝的边疆将会永无宁日,此时不打更待何时!”刘大夏神情坚定地说来俯道。
此时虽然满朝的文武都觉得杨廷和所说的在理,但是毕竟他们大部分人都是内阁那一派的,心里的认同并不能扭转他们的队伍,在加上他们打都不懂兵事,所以此时朝臣们皆是沉默无语。
而内阁三老之一的李东阳历来奉行“缄默寡言”,虽然他的心意和刘健等人是一向的,但是他已经察觉到了正德皇帝的心意,所以为了避免正德皇帝的愤怒,李东阳还是选择了一声不吭。
“陛下,鞑靼,是草原上的蛮族,我们得到他们的土地,也不能耕种收获粮食,得到他们的百姓也不能当做臣民驱使。而且他们行动迅速又没有规律,很难攻取并彻底制服,有什么事如此急迫,非要动员大队人马去讨伐他们呢?”谢迁见到越来越多的大臣转而赞同,也不顾事情的对与错,再次说道。
“两位大人如果谈论安邦治国,那么确实是你们的强项,但是谈论到国家长远的战略,那就不是你们能确切了解的。虽然说开战一定会有死伤恩惠劳民伤财,但是却要看是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朝廷历来对边疆各个部落,氏族采取的办法都是以和为主,少有征剿。然而鞑靼人却非同其他部落,自从他们崛起以来,往往以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自称,这就说明他们的野心不小,如今我们出兵是为了为以后的和平消除隐患,我们的牺牲是为了前人的鲜血没有白流,如今国泰民安,府库盈,为什么不能用最少的损失来换回最大的和平呢?而陛下又是如此年轻、贤明,只要陛下以后励精图治,我们的国力早晚会得到恢复,难道诸位大人对我们的陛下没有信心吗?”杨廷和侃侃而谈道。
正德皇帝听到此处也是信心大涨,一双眼睛都变得炯炯有神起来,似乎觉得自己的未来一片光明,想到此,正德皇帝的心都有些激动了,当即拍了一下案几,道:“不错,若不趁祸患未成之时消灭,一旦其势形成,将永无宁日。所以朕意已决,朕要御驾亲征,铲除鞑靼。”
正德皇帝再次像要御驾亲征的想法让朝臣们一时间无法接受,直接议论着,一个个皱着眉头似乎在想着什么阻止的方法。
“刘大人,刘大人!”就在刘健为正德皇帝的想法感到一时苦恼的时候,却隐约听到似乎有人在叫着自己,然后轻轻转头间却发现不远处偏殿一处隐蔽的门凭便,刘瑾正在神秘兮兮的看着自己。
“刘公公怎么在这!”刘健见到刘瑾出现在朝堂,有些惊讶,当即便趁着场面的一时混乱走了过去,一脸严肃的质问道。
“刘大人,太后娘娘命咱家转告您,切要阻止陛下亲征!”但是刘瑾却并没有认为刘健此时是在针对自己,而是一位刘健是因为朝堂上的争论而引起的苦恼,所以刘瑾并没有在意的轻声说道。
“我知道该怎么办!”刘健本来对刘瑾出现在朝堂上就有些不悦,在加上又有皇太后传话过来,当即就更加的不高兴了,冷冷的说完,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