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 乱起 令尺(第1/2页)  巫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故事发生于建国第五十九年的夏末,卜凡当时正守在爷爷传下来的铺子里百无聊赖。

    三年前,卜凡大学毕业后,回到了从小生活的故乡一一一银城,这座位于湖湘北部的地级市。

    没多久爷爷便过世,老人家留下了一个遗愿,让卜凡继承他位于栖龙山下的那间铺面。

    别看栖龙山是座山便以为是在郊外,这栖龙山是位于银城市内,老城区的一座名胜,山中有当地最老之古刹,山下也是熙熙攘攘,人流如织。

    爷爷的铺面原本是间国医馆,卜凡也是中医毕业,奈何一是年轻,二是无证,便将国医馆改了行当。

    栖龙山下要数香烛铺最多,但卜凡年纪轻轻不想做这暮气沉沉的生意,打定主意,将店铺改成了做佛珠手串等纪念品的买卖。

    开头一年,生意还算不错,各地前来礼佛敬神之人也会到他铺子里转转,看上合意的物件也会出手。

    可惜好景不长,一年后,栖龙山上栖霞寺里的和尚也卖起了这些纪念品,挂着大师开光的名头,卜凡的铺子顿时门可罗雀。

    无奈之下,卜凡只好打起了老物件的主意,铺子顿时又多了一项业务,古董经营。

    可惜,银城这地儿,既非古都,又无历史之大底蕴,这古董买卖,顶天了去就是一些明清时期的民间物件,生意之惨淡可想而知。

    守店三年,破烂收了不少,转手卖出去的生意就两笔,都是送到了当地修建的名人故居里。

    别看这铺子不景气,可卜凡生活得还算体面,有车有房有铺面,都是父母长辈给的。

    卜凡的父母跑中药业务,常年奔波在外,虽然与卜凡聚少离多,但这零花钱倒是月月都稳当的汇了过来。

    瞅着铺子已经天没开张,卜凡正琢磨着新的主意,要不要将铺子租出去。

    自己已经二十六岁,守着这铺子浪费了三年光阴,自己的医师资格也未考取,算是一事无成。

    卜凡幽幽的点了根烟,准备抽完便关门,就在这时候,一辆黑色轿车停在了铺子的门口。

    车上下来一名年轻男子,站在铺子外看了看门牌后,径直走了进来。

    “你好,请问这里是栖霞路22号吗?”男子年纪跟卜凡差不多,身材敦实,进来就说着一口外地口音问道。

    “这里就是,请问你有什么事?”卜凡说道。

    男子手中提着一个袋子,环顾店铺里一圈,又问道:“这里之前是一间国医馆吧,请问之前这里的那位卜老先生你认识吗?”

    卜凡点头:“那国医馆坐诊的卜老先生是我爷爷,三年前过世了,铺子现在传给了我。”

    “你爷爷也过世了。”男子神色黯淡,口中的一个也字,似乎让他想起了些事情。

    “我家与你家是故交,这是我受长辈所托,前来归还于你家的东西。”说着,男子便将手中的袋子放在了卜凡身前的柜台上。

    卜凡拿起那袋子,里面用红布紧紧的裹着一枚四四方方长条形的物件,从手上掂量得知,应该是件木制品。

    “我姓刘,叫刘诚中,宝庆人,这次前来银城,除了归还你家的这件东西外,还要代我家中长辈问你们卜家一句,当年的行动怎么办,我们一直在等你们的安排。”年轻男子自报家门,又郑重的问了一句。

    卜凡望着眼前这位刘诚中,不明白他话里的意思,只得说道:“我家长辈,多在外地,家中就我一人还在银城,你所说的事情,我也不清楚,要不等我回头问了家里人,再跟你聊聊如何?”

    刘诚中点头,二人随即交换了手机号码。

    “我这段时间都留在银城,等你们家的消息。”说完,刘诚中离开了铺子,驾车而去。

    卜凡拿起刘诚中还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