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大观园(第1/2页)  误入一六三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红楼梦》,《聊斋志异》,《人间词话》出版以来,江南各地风靡一时,在才子佳人,士大夫之间广为流传。

    《红楼梦》主要在青楼妓院,深闺小姐,富贵公子之间流传,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打动着佳人们的心,看着看着就会让人泪眼朦胧,金陵十二钗的美貌让无数才子午夜难眠,捧着书在午夜看的如痴如醉,也有人感叹贾府的兴衰,感叹作者的才华。

    《聊斋志异》主要在贫穷书生之间流传,他们为狐仙山鬼的爱情所打动,也赞叹朱尔旦的幸运,羡慕陆判官为他换心,以致金榜题名。

    《人间词话》主要在一些文学大家之间流传,他们为书中的精彩评论所吸引。

    后来,《红楼梦》与《聊斋志异》被说书人改为评话在勾栏瓦舍之间评说,一时大街小巷无人不聊聊斋,无人不谈红楼。

    樊楼趁着江南的红学热,聊斋热,诗词热迅速火了起来,前来看病的,吃饭喝酒的,买书的,来看崇祯墨宝的,人山人海,把占地二百多亩地樊楼围地水榭不通,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瓜州渡口。

    汪三江等人高兴地合不上嘴,大呼广告打得成功。《红楼梦》,《聊斋志异》,《人间词话》三本书一日就能买几大车,张万全只能把印刷工人安排为三班倒,排好版,不停的印刷,裁剪,装订。

    红楼梦被装订为厚厚的十册,全套要买上三百两银子,《聊斋志异》装订为五册,售价一百五十两银子,那人间词话装订为厚厚的两册,售价六十两银子。

    百草堂自从搬进樊楼后,自是门庭若市,一天售出的中成药就有一千多斤。

    十方酒楼的火锅也是驰名大江南北,慕名前来的众饕餮对其大加赞叹。

    新成立的十方戏院,花重金聘请了一个昆曲班子,又从南京请来了柳敬亭等几个著名说书人,一天莺歌燕舞的相当热闹,十方客栈被几个阔少爷,几位商人包着,别人自是求之不得。

    丁不易只觉得银子像流水一样流进了他管着的财务室,又流向了正在建设的大观园。

    财源滚滚而来,汪三江等人自是相当高兴,但也有一些人慕名前来,要与汪三江,丁不易,郑半缕三人讨论《红楼梦》,《聊斋志异》,《人间词话》,三人虽然对自己的“大作”恶补了一番,但也唯恐漏了马脚,不敢应对,只言说,俗务缠身,无有闲暇。

    在樊楼一日数万两银子的巨款支持下,汪三江聘请工匠,购买材料,没日没夜的建造大观园。

    在崇祯八年,即公元一六三五年二月,大观园全部景点建设完成。

    一千多万两银子砸下去,大观园内湖光山色,风光旖旎,别有一番洞天。

    这日,从瓜州渡口来了一位公子,穿一身长衫,头戴方巾,手拿一把折扇,目皓齿白,身材瘦削,风度翩翩,年纪在二十多岁,跟着一个十五六岁的书童,二人向大观园走去。

    眼见行人来来往往,繁华自与别处不同。书童说道;“少爷,这瓜州渡口,怎么比扬州城繁华呢?”

    那公子听罢此言说道:“扬州,江南重镇,自是繁华异常的,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瓜州古渡,不过是扬州城外一渡口,原本是没有这般繁华的,但自从京中来了十方公司几位先生,建造了大观园,行人络绎不绝,一时之间,竟让扬州为之逊色。”

    那书童到:“原来是写那狐仙的先生,在此居住,怪不得这么热闹。”

    “方仁竟也知道《聊斋志异》。”那公子说道

    “少爷啊,聊斋谁人不知道呢,连瞎老太太都在念叼呢。”

    二人你一言我一句的说着,还未到大观园,就见小商小贩们摆着各种货物,小吃在街边叫卖,越靠近大观园,越是热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