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零九章:朱由检亲征出江南(第2/3页)  崇祯本科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吧。”这句话虽然不动听可是很实在。熊丽静也没表现的不满意,反而心里像是有块大石头落地一般。

    仪式宏大,大炮齐鸣,刀枪如林,旗帜如云。反正朱由检看得是眼花缭乱,可是就是没有感觉到一点严肃和军威,只感到了许多花活儿。就如同后世的阿三阅兵一样,像是一场文艺演出。

    皇帝这次出征,带走了一半儿的重臣,自然也就不需要监国。而且这一次朱慈烺也是随军出征的一名督粮官。

    一过江,朱由检就跟着纪彪带着禁卫师把仪仗队远远地甩在身后。他嫌弃那些仪仗走的太慢了,光是象征天子的御驾,就像蜗牛一样在爬。朱由检估计那辆车得走三个月才能赶到京城,沿途还得修路。

    难怪康熙和乾隆下几次江南能把国库都整空了,皇帝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大规模的基建,跟修万里长城差不多。

    “江淮这一带的农场还稳定吧?”朱由检看着一望无垠的平原,但是人烟倒是不多,这就是当初的黄泛区。

    “很稳定。大多数农场周围百里无人烟,就是想跑也跑不了多远。农场都有规定:无劳动者不得食忙时种地,闲时休整水利。再过两年,相信这些人都能成为种地的好把式了。”李岩说。

    江淮大战中的几十万俘虏大部分都被安置在黄泛区的一个个劳改农场里强制劳动。让已经习惯性拿刀子抢劫的人学会拿锄头,实际上是对nn局势最有效的一种治理手段。

    “当初许多人建议朕学习前宋的做法,把这些人都编练成兵。朕根本就看不上他们。以前朝廷的军队为什么没有战力说到底就是兵痞太多了,坏了纲纪。

    兵贵在精不在多,纵然有百万大军,如果没有好的军纪也是一溃千里。而且这些人已经抢劫成瘾,放到民间就是祸害。不把这些人的胆子给震慑住,早晚出事。”

    朱由检想到后世“进去过”的一些人,出来之后还是习惯性地喊报告,效果显著。

    “只是这些人都是汉子,关在一起时间久了还是”李岩欲言又止,似有难言之隐。

    “可以根据表现适度地一批一批地释放出来,给予分配田亩。少数人是坏的,多数人还是好的嘛!仗打了几十年,女人的人数肯定比男人多。几十万男人关在这里,大明要少生上百万人口,不合算的。”朱由检心又不硬,不能只管自己的“锅里”不管天下人的“碗里”吧。

    “那就先释放一些”李岩挺高兴,这种事谁干都是一件能让人心情愉悦的好事。

    “放吧!就当做是北伐的大赦。朕既然路过这里,就得留下点好名声。”朱由检赶紧朝自己脸上贴金。

    在徐州,朱由检和李岩还看望了已经退休了的阎应元。阎老头现在就住在徐州城里,每日一人带一条狗去城外的河边钓鱼。

    皇帝远远地看了一眼,没去打扰他的雅兴,倒是阎老头的背影显得落寞,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这座城里的新居民慢慢增多,可是却没有一个人见证过那一场罕见的守城大战,也没人认识他,只是晓得经常有一些官员来看望他。

    “王承恩,吩咐下去,从内府每年拨一笔钱交到阎将军手上。朕没理由寒了功臣的心的。”朱由检想了想说。阎应元这个年龄,已经无法再跟随朱由检开疆拓土了,那么朱由检在国内又不分封,他是很吃亏的。

    “老奴记住了。启禀皇上,这是前线军报。”王承恩佛尘一摆,一个奏折递到朱由检跟前。

    朱由检打开,上面是一连串的捷报:介休、长治、安阳和东昌府皆已经被收复。明军的兵峰直指后金的核心区域。

    “我们得加快速度了,朕估计洪承畴要出手了。”朱由检表情有些凝重。

    王承恩不懂,为什么一堆捷报反而让皇上显得忧心忡忡呢?如果是之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