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四章:太子大婚(第2/3页)  崇祯本科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不是太子和太子妃,而是回到南京的马士英,尤其是钱谦益等一帮子东林,他们对于马士英的出现是既理所当然又充满意料之外。

    这个原本已经慢慢消失在场面上的人物,又重新站到了众人面前,大家都不知道朱由检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大多数人觉得朱由检把马士英招回南京,肯定是为了平衡史可法这个外戚。如今史可法成了太子的老丈人,又是内阁的带头人。

    再给了史可法足够荣光的同时,肯定要考虑外戚的影响力问题的。毕竟朱由检还正值壮年,太子想登大位还早着呢。满朝的大臣都觉得太子大婚后,朝局将会面临一次大调整。

    果然,太子婚后的第二日,朱由检对朝政的调整圣旨就下达了。

    史可法督扬州,总管江北军政,和黄得功搭班子;马士英回南京主持朝政,顺便开始他吏部的正式调整工作;兵部尚一职,依旧由史可法挂着,但是实际在南京的调度却交给了新任的兵部左侍郎袁继咸,而袁继咸的南直隶总督却交给了升官最快的宋应升。而宋应升原来的位置,则由调回南京的张煌言接替。海州的防御,交给了史可法的干儿子史德威。

    至此,南京朝政里面,新旧更替就完成了一半儿。朱由检的自己人团队基本上控制了整个朝政的核心部门。但是从外表看,东林人的地位并没动摇。

    只有朱由检自己知道,他任命的这些新人中,东林老一派的影响力已经减弱许多。

    而让皇族最期盼的恩赏并没有得到,朱由检却发了一道圣旨:皇帝深感国事艰难,祖宗社稷危机,决定在宗室内招募一支军队,凡辅国将军以下有报国之志的宗室青年,皆可报名参军。

    另:特旨恩赐奉国将军以下,有愿意为国效力的,可以向宗人府请奏职位,需宗人府统一考核安排,jinru内府各机构办差。其余众人,自奉国将军以下,不再发放俸禄,着其自力更生。辅国将军以上,俸禄降为一半,由内府供养。

    这道有关宗室的圣旨,最直接打击到的就是朱由崧等少数王爷,像朱由榔这样在南方有地的王爷其实根本影响不大。

    至于其他宗室等人,早就多年没有拿到俸禄了,只是停留在账目上的一串数字而已,他们也不指望这个生活,这么多年,都各自各自活命的办法。

    最直接的受益,就是众多宗室可以光明正大的自谋生路,不再受到xiànzhi。

    而朱由检所谓的宗室兵,压根就没多少人会来。别看他们都姓朱,有朱聿键这种抱负的宗室毕竟不多。

    朱由检给予皇族的官职是内府,跟朝廷没有关系,这相当于是朱家人在自己家里做事,外臣无权说三道四。

    圣旨颁布下去了,朱由检就要跟唐王商量一下具体的安置办法出来。

    之所以从最开始南渡之前就把唐王调到内阁,委以重任,为了就是提高他在宗府的地位,有这么一天好处理皇室的事情。毕竟这是一个涉及到几十万人利益的安排。

    “唐王,对于宗室诸子弟的安排,可有难处?”朱由检看着朱聿键,带着期盼的眼神。这个唐王,是目前宗室里能力最强的人才了,朱由检也只能指望他。

    “臣以为,皇室还需要一个人的帮助。”朱聿键沉思了一会说。

    “潞王朱常淓?”朱由检听朱聿键这么一说,从心里排查了一遍宗室里的人,心里知道了朱聿键说的是谁。

    也只有潞王朱常淓是当初东林想立为监国的人,而朱常淓和朱由崧同年,也确实有些才情。

    朱常淓在绘画、音律、法方面的造诣都不错,也懂得制作琴,制作的琴称为“潞琴”。

    这是一个属于儒家最需要,最喜欢的典型的理想皇帝。他只需要寄情于儒家崇尚的琴棋画,而不需要懂得民生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