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7章 学子参军(第2/3页)  大宋燕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样才对,我们有同场辩议之谊,当称兄弟。沈兄,喝茶。”

    二人拿起茶杯,各喝一口。

    之后杨丛义便将回易督造之事大致跟沈缙讲了一番,之后才提起招募人才之事。

    只听杨丛义说道:“船队远洋出海,表面看,依靠的是坚固的海船,实际上依靠的还是各种人才,要有老水手领航,要有军队护航,要有各种工匠,要有宗教人士安抚人心,没有人,什么船都抵不住大风大浪。现在很多事都已经开始准备,正是用人之时,不知沈兄是否愿意加入我们回易督造处?薪俸每月五贯,如果以后跟随我们出海,薪俸翻倍。”

    沈缙道:“杨兄既然开口,又跟我说的如此明白详细,我岂有拒绝之理。只是目前,我尚在太学,等我回去告个假,稍作准备,三日之内再来找杨兄。可好?”

    杨丛义笑道:“自然可以,沈兄自可回去准备,我在此等沈兄三日。”

    沈缙起身告辞。

    杨丛义又道:“沈兄若有相熟之人愿意一同出海,自可全都一起带来。”

    沈缙应是,起身而走。

    好不容易拉到一个人,杨丛义很高兴,现在他缺的就是帮手,好多事情,没人根本就办不成,军士要招募,宗教人员要招募,数额还不小,看病郎中也不可缺少,想想就头大,晚上心忧的睡不着觉。

    不过也没有办法,人手有限,只能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先把宣威军建起来,再去招募其他人员。

    两天之后,沈缙来了,一起来的还有两个太学同窗,都是这次落榜的学子。

    杨丛义异常高兴,当即授三人督造参军的职务,负责协助他开展回易督造之事。别人来了,还都是太学生,就得以视重视,给他们职务名份,也好开展工作。

    沈缙三人也很高兴,能参与这等大事,历练一番,对以后发展也会多有帮助。并且,这个杨大人并没有官架子,都是以兄相称,以太学生的身份授了参军之职,给足了他们面子。

    杨丛义当即就把今后要做的各项工作,跟三人细说一遍,三人听的明白清楚,船队要人不下六七千,现在没人,最重要的就是招募人员,最近一段时间都跟招人有关。

    时间紧迫,没有过多的寒暄,杨丛义直接就将要去安庆军招募之事,告诉大家,明天一早出发。

    三人高兴,自然无异议,当即告辞,回去准备。

    这趟离开临安,不知道何时才会回来,就算下次回来,就算回来,估计也不会停留。招募到军士应该直接就带去明州建军,开始训练,等一切步上正轨,第一批船应该也造好,舵手水手也要开始招募训练,所以货物采购之事,他应该是帮不上忙了。

    杨丛义当天就跟汤鷽吃了饭,道了别,这一年多来,他们是真正的同窗,朝夕相处一年半,感情比较深。仔细想来,除了汤鷽,杨丛义几乎就没有朋友了,来到宋朝四年,还真够失败的。

    朋友不在多,有时候一个就够了。杨丛义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或许以后会有更多的朋友,也说不定,但愿前路不会孤独。

    汤鷽忙的不可开交,一天到晚都在接待厂商,洽谈货物采购。两人好不容易抽了半个时辰的时间一起吃了顿晚饭,饭间谈的还是物资采购和人员招募等督造之事,以后不常见面了,有事书信联系。

    都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哪里容得浪费半点时间。

    第二天一早,杨丛义租了一辆马车,装上一千五百两银子,带着沈缙三人,直出余杭门。

    杨丛义已经习惯了骑马,另外三人很少骑马,受不得马的颠簸,只能坐马车。

    可马车的速度比马慢了一多半,骑马一天能行四百里,马车只能走两百里,耽误时间较多,但也没有办法,他们三人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