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章 纸上谈兵(第2/3页)  大宋燕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情都需要人来做,再把人分成三类,一是回易人才,二是武装力量,三是远洋舵手、水手劳力。”

    “这么一分,事情就清朗很多了,我家是做药材生意的,回易人才我负责。”

    “汤兄,可不止回易人才。我们来分下工吧,你负责回易人才的招募,负责五十艘船的商品物资采购,我负责武装人员、远洋舵手、水手劳力的招募管理,负责五十艘海船建造,负责远洋生活物资采购。你看如何?”

    “杨兄安排的很好,只是事情依然庞杂,如果要年内出海,时间怕是不够,五十艘船的物资,从全国各地采购来,不知要花费多长时间。沿海最大的港口在泉州,离我家不是很远,但要把物资全都运过去,难度太大了。况且也不可能在年内造出五十艘大船吧。”

    “汤兄说的是,船为首要,我会先去监造海船。至于物资采购运输,我觉得可以充分利用水运,在长江两岸设置几个物资采购集散地,长江流域各路物资可以集中,然后从水路运到泉州,两浙地区也先就近储存,等船建好,再运往泉州,或直接开船过来装运,两广地区的商品物资,集中到广州,船队南下时,留空船去装运。这样能不能解决问题?”

    “这也是办法,只是物资管理上难度不小,需得可靠的人手,不然物资丢失难以避免。”

    “可以规范流程,如果在集散地交货,货款分两次付清,交货时付一半,到泉州港装船时再付另一半,交货时付款收据一式三份,卖家一份,采购负责人一份,你留一份,等装船时,三方核对账目,账目出入较大的,采购负责人和卖家交官府查办。如果卖家自己把货物运到泉州港装船,可以一次性付清货款,采购价也可以适当提高一些,鼓励卖家自己运送。”

    “杨兄方法不少啊,你也可以做回易了。”

    “都是纸上谈兵,不知实际做起来会怎么样。财权就交给你了,能采购到多少商品物资就看你的。”

    “你觉得除了丝绸茶叶瓷器,我还应该采购些什么?”

    “除了这三样,一切东方独有的东西都可以采购一些,团扇、折扇、笔墨纸砚、竹席、乐器等,生活娱乐相关的行,但是书籍禁止采购。”

    “为什么呢?”

    “华夏文化博大精深,书籍里藏有很多我们还没有重视起来的东西,一旦外传,被异族窥视,对我们很不利,因此书籍不外传,其他娱乐、生活用品,尽可采购。”

    “杨兄深谋远虑,我不及。”

    “先不说这些了,我们还是想想怎么完成工作,各自罗列一下,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吧,要想年内出海,时间紧迫,不得不早做准备,等授官敕书一到,我们估计就得分头行动。”

    接下来的三天,大年初一、初二、初三,杨丛义、汤鷽二人闭门不出,在武学里潜心探讨、编制船队组建和物资采购管理计划,临安城里的热闹喧嚣,丝毫没有打扰到他们。

    三天里,他们做了尽可能详尽的计划,采购多少东西,花费多少银钱,都在估算之内,等有具体的数据资料,计划便能更详尽。

    这几天里,杨丛义教会了汤鷽乘法和除法,这些汤鷽之前从未学习过的东西,幸好他比较聪明,学起来特别快,没有花费太多时间,不然杨丛义会对他信心大失,乘除法都不会,怎么算的清楚账,管得好钱。

    正月初三下午,黄琦带着敕书和官服,亲自来到武学,在斋舍内找到杨丛义和汤鷽。

    黄琦拿出敕书直接交给二人,然后笑道:“杨丛义授承节郎,权任回易督造副使,汤鷽授承信郎,权任回易督造副使,恭喜二位。”

    杨丛义、汤鷽接过敕书,想皇宫所在深深一拜谢恩。随后,向黄琦谢道:“多谢黄大人赏识。”

    黄琦笑道:“二位既已授官授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