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42章 攻城掠地(第2/3页)  大宋燕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军攻取徐州。

    短短几天内,宿州便招募新军五六千人,一部派往永城、临涣加强防御,一部在宿州训练,协防宿州城。

    由于几度分兵,杨丛义亲自统帅的宿州守军已无多少老兵,大部分都是一路吸收进来的义军和招募的新军,组织涣散,战斗力堪忧,若敌军来犯,恐怕抵挡不了多久,是以忧心忡忡,各路捷报频传,也不能打消他的顾虑。

    无老兵可用,只能命新军和义军加强训练,并亲自上城巡守,加强城防管理。

    除此之外,急切期待东路、西路军取得战果之后,分兵回援,巩固现有城池。

    为此,杨丛义向东路军和西路军各下命令。

    命东路军夺取徐州之后,不得继续北上,若镇江中军北上,东路军则留守徐州,若中军留守徐州,东路军则退回宿州。

    命西路军夺取陈州之后,别再盲目西进,东归和宿州、永城驻军,东西夹击,攻取亳州。

    腊月二十五,东路军传来捷报,已与镇江中军一道夺取徐州,中军趁胜北上,他们已在徐州驻扎,巩固防御。

    腊月二十六,袁华率领军队返回临涣,宿州北部的防御力量得到加强。

    腊月二十七,西路军传回捷报,

    已与淮西李显忠部夺取陈州和郾城,正率兵向东。

    得知西路军消息,杨丛义令袁华接管永城防务,命薛望率领永城、宿州八千军队西进,与苏仲东西合攻亳州城。

    腊月二十八,东路军传来消息,镇江中军北进受阻,正退回徐州城,待中军退回之后,东路军即刻返回宿州。

    腊月三十,东路军全军退回宿州,当天就奉命往西,与薛望合兵,从东面攻取亳州。

    同一天,西路军拿下鹿邑县的消息送回宿州,短暂休整之后,继续向东。

    正月初三,苏仲、潘诚、薛望,三军三万五千余人汇合于亳州城下,准备次日攻城。

    当天夜里,城内义士擒获亳州留守完颜守能,亳州不攻自破,降军一万一千余人,其中九千汉军改旗易帜,归顺宋军,另外两千余人收缴武器、衣甲,看管在军营。

    占据亳州之后,杨丛义严令,除探子之外,任何部队不得渡河进攻归德府,以稳固防御为主,带后方补给送到,补充兵力之后,再图北进。

    同时命令潘诚率军退回宿州,主持宿州防御。

    至此,苏仲为正、薛望为副的亳州守军达三万余人,杨丛义为正、潘诚为副的宿州守军达两万五千余人,袁华负责的永城、临涣等地军力也达到七千余人,杨丛义统帅的六万余人,完全将亳州、宿州地区控制,只待恢复城内正常管治,防御工事稳固之后,后勤物资运到,便能谋划夺取归德府,进一步收复北方失地。

    镇江府行营。

    各路军队,一个接一个捷报送抵镇江府行营,赵构、陈康伯、杨存中等大宋君臣十分振奋,一时之间,主战派在朝会上无限风光,在主和派和逃亡派面前趾高气扬。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比如趁胜求和。

    这等论调一出便遭到陈康伯的强烈抨击,但却得到赵构的默许。

    在长江边站了一下午,望着滔滔长江水,赵构思绪万千。

    当年他便是从此处渡江南下,一路被金人追到海上,后来好不容易才在杭州稳定下来,重建朝廷,三十多年来,这还是第一次回到镇江,回到长江边。不过不同的是,第一次来长江是被金人一路追着往南跑,而这次却是从南往北,看着金人仓皇北逃,与往日惶恐不可终日相比,心情大大不同。

    能得一胜,取得这么大的战果,已经很不容易了,就到此为止吧!

    第二天朝会,陈康伯再次向赵构和群臣汇报战果捷报,只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