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0章 西洋回易(第2/3页)  大宋燕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停的出席塞尔柱王公贵族和当朝重臣举办的宴席宴会,跟他们谈论神秘东方,谈论辽国和大宋,但谈论最多的还是交易和回易船队。

    之前他们就很想东行,亲眼去更加繁华的大宋看看,各种原因没有成行,如今看到大宋使团带着船队再次西来,心里好奇的火苗再次被点燃。

    然而,八年前随大宋船队东去的塞尔柱使团,在返回的途中船队遭遇风浪,沉没于天竺沿海,除了两名随从飘到海岸活下来,其他人全部葬身大海,这种灾难教训又让他们心里没底,担心一去不回,更害怕淹死在海中,尸身全无,喂了鱼虾。

    最终他们绝大多数人也只是随便说说,并没有出去冒险的决心,毕竟活着还可以享受生活,一旦出海遇难,在茫茫大海上真是十死无生,反正有钱有权,活着不好吗?

    活着当然很好,特别是第一批从大宋船队交易到货物的王公贵族,当他们满载丝绸、茶叶和瓷器的马车出现在巴格达街市,围观百姓和小商贾马上将街道堵的水泄不通。

    那些得到大宋货物的王公贵族在繁华的街市,如同众星捧月一般,被众人围绕围观,待到兴起,忍不住拿起心仪的货物,当众向前来迎接的亲友展示。

    而其中最亮眼的便是带有水蓝色花纹的瓷器,不论大小,总能让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

    这些精美的瓷器都出自官窑,个个都出自最熟练的工匠,出自严格的烧造工艺,即使大宋人也很难挑出什么瑕疵,更别说塞尔柱人,他们只有两手空空的羡慕,或是拿在手中的无限欢喜。

    第一批投放到巴格达街市商铺出售的一部分瓷器,很快被百姓抢购一空,而后有人提高价位,继续投放,很快又被抢光。

    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体型一尺以上的大型瓷器,而这种瓷器也是最难烧纸成功的,价格自然不便宜,但即使价格再高,也抵挡不住塞尔柱百姓抢购的热情。

    最先将货物从海边运抵巴格达的一批人,很快将货物销售一空,赚到了一笔大钱,眼看后来人提高价位销售,依然被百姓和小商贾抢购,顿时开始眼红,后悔不已,可他们手里除了钱,已经没有更多可以用来交换的货物,而他们并不情愿用金银向船队购买,毕竟金银不管在哪里都是稀有的,一旦离手,再想弄回来就难了。

    当他们找到杨丛义诉说心中苦闷,问能不能通融,赊购一批货给他们,等出售货物,赚到大钱,双方五五分成时,杨丛义很干脆的拒绝了。

    他告诉他们,船队的货物是大宋朝廷的,交易规矩也不是他确定的,如果手里没货交换,又不想用金银直接购买,其实可以购买一批可以跟船队交易的货物,比如蓝色的矿石和马匹,这两样东西塞尔柱很多,价钱也不贵,只要速度够快,很快就能采购一批。

    与此同时,杨丛义给了他们每人一封自己的亲笔信,如果想去交易,就带上马匹、矿石和信,去海边回易营地找汤大人或是陆参军。

    半个月后,第一批马匹被商贾送到海边,回易营地。

    汤鷽看着杨丛义的亲笔信,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让请来的当地人将马匹按上中下三等分类,并对每个等级的马匹进行估价,设立马匹交易标准。

    被塞尔柱人看作贵重珍惜财产的本地马匹,身材矮小,跟船队自有马匹相比,矮小了一大截,因此在大宋人眼里根本不能跟金国、西夏战马相比,价钱自然比他们的预期低了数倍不止。

    双方就马匹交易标准纠缠很久,谁也不能真正说服谁。

    但大宋船队的货物是稀有的,错过这次,下次再想购买,不知就要等到何年何月,所以在这场交锋中,船队占据绝对优势。

    当回易船队放出消息,由于路途万里,活物不能长时间走海路,为避免损失过大,马匹只要五百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