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8章 道场解惑(第2/3页)  大宋燕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还一个个闷头闷脑的干啥?大人在这儿,你们不说,等大人走了,你们别来找我!”

    里正这番话说完,场上的村民顿时就有了反应,慢慢的就有人开始交头接耳,低声嘀咕着,或是谈论着什么。

    余玙正想制止他们私下谈论,杨丛义一伸手,及时制止住,他想任由村民自己先讨论,等他们都开口了,在相互讨论之后,他们才会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

    在绝对的利益面前,只要有人心甘情愿搬走,马上就会有其他人效仿,人都有从众心理,只要有一半人为利益搬走,剩下的人多半也会搬走,到最后剩下极个别的顽固,具体要怎么处理,衙门应该是有办法的。

    没人制止,场上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大,村民的音量也越来越高,相互之间肆意谈论,有惊骇,有惊喜。

    过了约莫半刻钟,杨丛义忽道:“乡亲们,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可以直接问我跟余县令,我们今天就在这儿给大家解答。”

    余玙脸色一紧,村民谈论的无非还是钱c税c地c房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他一个小小的县令能做多大的主,不收村民田税的话,他可说不出来,也不敢承诺,毕竟税收是朝廷第一等的大事,谁都不敢马虎。

    村民一听到杨丛义的声音,场上立刻就安静下来,再听不到一点声音。

    薛里正是见过些世面的人,一见这等情形,未免大人难堪,他马上高声训斥道:“有啥想的问你们就问,我又不能替你们做主!今天大人在这儿你们不问,明天你们再想问,就自己去衙门问!”

    衙门就是阎王殿,谁敢去衙门。

    经此一激,片刻之后,人群中忽然响起一个声音,问出一句话来,只是声音有点小,又很紧张,众人没能听清楚。

    “不用怕,声音可以大点,也许你问的正好是其他乡亲也想知道的,不妨大声说出来,让大家都听听。”杨丛义笑着鼓励道,在他看来,有人肯开口就是好事。

    得到鼓励,少时,人群中又响起一个声音,虽然还不是很高,但足以让安静的人群里不少人都听到,只听那人问道:“大人,我们除了种地啥都不会,没了地,又没有手艺,怎么做工挣钱?”

    杨丛义马上高声道:“这位乡亲问的好,你们把耕地借给朝廷,有的乡亲除了会种地,没有其他手艺,担心不能在军营做工挣钱,其实没必要担心,建军营要做很多事,只要有力气,总会找到你能做的差事。就算你不想在军营做事挣钱,又只会种地,我们不会强迫要你在军营做事,你也可以去找大户人家租几亩好田来种,这都是可以的。”

    话音一落,薛里正马上高声解释道:“大人意思是,我们把地借给朝廷以后,我们拿着钱做什么都行,有手艺又想做工的,可以进军营做工挣钱,不想进军营做工,又不想闲着的,可以去找有田的人家租几亩田种,不想做工,又不想租田种的,那就在家睡大觉吧,有借地的那些钱,省着点吃,也饿不死你。都明白了吧?还有想问的赶紧问,你们不忙,大人和老爷不忙吗?你们不热,大人和老爷不热吗?”

    从两番转述来看,这里正可不像在村里说不上话,做不了主的人,杨丛义心下暗自点头,看来提前跟他沟通,再把他拉出来,还是有大用的。

    薛里正话音一落,便有人问道:“要是搬走,我们房子怎么办?屋里的东西怎么办?”

    杨丛义马上回道:“朝廷给钱之后,你们的房子马上就要拆掉,房子里的东西都是你们自己的,包括门窗木梁和房顶上的青瓦,你们自己都可以搬走。”

    话音刚落,马上就有另外的村民问道:“我们搬走,钱什么时候给我们?谁给我们?”

    杨丛义回道:“钱什么时候给你们,你们什么时候搬走,但拿了钱之后,三天之内必须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