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四十九章 让道(第2/9页)  剑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妇人就想着见过了亲家就早点去狮子峰山脚的小镇铺子还是那边自在些听得见鸡鸣狗吠说话嗓门大些谁管呐。
    不像这边丫鬟仆役们走路都没个声响的就是那些个屁大孩子在府上见着了他们也会一个个学那夫子作揖约莫这就叫知书达理吧。
    在一间铺设有地龙的书房年近百岁高龄却依旧精神瞿烁的韩老爷子看着孙子和孙媳妇老人笑容慈祥十分欣慰。
    韩澄江其实是一位下五境练气士属于误打误撞走上修行路志不在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对那所谓的证道长生从无兴趣。
    韩老爷子神色和蔼望向那个看着柔柔弱弱的女子笑问道:“可还住得惯?”
    李柳微笑道:“我还行就是娘亲不太习惯。”
    韩老爷子点头笑道:“无妨在县城外边韩家还有一处山林别业回头让澄江带你们去那边住与乡野无异。”
    李柳道了一声谢。
    作为武据韩氏的家主韩老爷子的消息当然很灵通再者李二和狮子峰那边也没如何藏掖便对这家人大致知根知底了。
    狮子峰李二是一位止境武夫其实他不是北俱芦洲本土人氏来自宝瓶洲骊珠洞天。只不过如今的北俱芦洲山上仙师知晓此事还是不多。听说那个老匹夫王赴愬曾经去过狮子峰山脚在李二这边挨了顿打之后在文庙议事鸳鸯渚那边止境、山巅武夫扎堆垂钓王赴愬好像与人说过李二的拳法其实一般
    不重。北俱芦洲的花翎王朝与那中部的大源卢氏王朝差不多都是屈指可数的大国国力鼎盛更是少数几个山下庙堂能管山上仙府的王朝要知道这可是在北俱芦洲而这
    个家族祠堂位于曲沃郡绛县的武据韩氏在花翎王朝一直有那“太上皇”的绰号历史上拥有“文”“武”谥号的多达百余人配享太庙的韩氏先贤数量可观。
    但是作为韩氏嫡长孙的韩澄江已经不惑之年在庙堂上却仍是毫无建树做官只做到了礼部郎中然后修了五六年书前些年就干脆辞官了。
    之前花翎王朝着手编订大部头巨著担任正总裁官的翰林院侍讲学士举荐礼部郎中韩澄江为总编纂官。
    韩老爷子问道:“如今在做什么?”
    这些年韩澄江一直在外游历爷孙见面次数屈指可数。
    正襟危坐的韩澄江恭敬答道:“正在编撰两本书籍分别暂名为《百家杂钞》和《警言联璧》。”韩澄江读书很杂将自己看书过程中的序跋、诏令和那列传典志祭文奏议等分门别类抄录整理。每遇先贤嘉言警句不问古今随手辄记韩澄江就再额外将这些语
    句单独拎出来又分成治学、存养、处世和文藻等十类条分缕晰编订成册。
    韩老爷子笑着点头“那就是类似两吴选定的《古文观止》和那陆湘客的《醉古堂剑扫》了。”
    韩澄江说道:“就只是拾人牙慧了。”
    韩老爷子摆手道:“两部书做得好也不失为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回头把草稿给我看看帮你把把关。以后若能版刻出书记得用化名就是了。”
    韩澄江答应下来。
    老人突然笑道:“李柳澄江写得一手好字槐黄县城祖宅那边的春联?”孙子韩澄江的书法确实极具功力深得当今天子青睐故而花翎王朝每有御制碑版必然让韩澄江提笔书写在担任总编纂官之前就连皇帝陛下的书斋名都是韩澄
    江的手笔。韩澄江是公认的少年神童弱冠之龄就考取了二甲头名传闻这还是韩首辅以“官宦之子不该占天下寒士之先”的理由与陛下主动请求降低嫡长子韩澄江的殿试名次。故而此次韩首辅返乡祭祖尤其还需要见一见亲家皇帝陛下便赐下一柄玉如意寓意“此次出京往来事事如意”此外还赠予内府孤本书籍百余当然是专门给韩澄江的
    。
    李柳笑道:“春联和福字都是我弟弟写的。”
    言语无忌直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