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章崔亮之论(第1/2页)  大唐烟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就在众人正在犹豫自己是不是应该上去把刚刚郑文华的论辩给狠狠的批判一遍的时候,结果发现被人捷足先登了,只能暗道可惜。

    “在下崔亮,见过公孙大家,诸位同僚。”崔亮并没有像郑文华那样随意目中无人,得体的礼仪和偶尔散发出的世家子弟的温文尔雅气质博得台下众人不少的好感。

    “这家伙估计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应该也是一个大家族的子弟吧。不过看样子应该要比刚刚哪位郑文华识趣的多啊。”

    程处默双手抱胸审视着台上的崔亮,不过他也不认为崔亮能好到哪去。因为这家伙是和日天兄一伙的,这一项就注定了几人并不会对他有什么好感。

    宝林他们几个听到以后也点了点头,不过周云看到台上的崔亮不知道为啥,总感觉这家伙的五官似乎有些熟悉。

    “喂,阿云,你不会是想和那个叫崔亮的产生兴趣了吧?他和我们可不是一个阵营的,你可不能乱来啊。”

    程处默见周云发呆的样子慎重的提醒道。

    “额,你想哪里去了,我又不是是非不分之人,怎么可能有那样的想法呢。”

    “那就好,说实话以你那样的性格说不定还真能做出那样的事来。”

    ……难道我在你们的眼中就是那样做事不经过大脑的思考的人吗?

    崔亮对于并没有理会台下的反应,不留痕迹的对着远处的王昊点了点头便自故道。

    “剑,古之圣器,百兵之君也。儒,诸子百家,众门之首也。吾辈之人皆为儒士,是为君子,君子不器,当为配剑。”

    崔亮的这句话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说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君子,反驳了刚刚郑文华的狭隘。众人听后也不仅暗暗的点头,对崔亮的好感又提升了许多。

    “呸,马屁精。”宝林对这家伙很不感冒

    “至少他这话让人家对他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这一点还是值得你们学习的。”周云摸了摸下巴,这家伙还是有点本事的。

    “子路戎服见于孔子,拔剑而舞之曰:古之君子,以剑自卫乎?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为质,仁以为卫,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有不善则以忠化之,侵暴则以仁固之,何持剑乎?”

    “故崔某认为,君子之剑非自卫,非杀人,是以治国。持剑者应以天下为己任,一剑拯苍生,此乃大道也。”

    这时台下一位书生站出来拱手问道“敢问崔公子,吾辈应当如何持剑?”

    崔亮听后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回答。

    “大唐以武立国,以儒治国,自汉董圣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吾儒家思想被历朝历代立为治国之本。”

    “儒,三纲五常也,三纲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五常者为仁,义,礼智,信。”

    “古语有云,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信者,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

    “剑为器,剑身、剑脊、剑刃、剑尖、剑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仁者,仁义也,爱人也,是为剑柄,何为义?能舍,即为义,是为剑尖。礼者,示人以曲也,是为剑脊。智者,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是为剑身。信者,人言也,可诛心是为剑刃。”

    “吾辈儒士,以三纲修身,以五常明智,为百姓而立。当以此为剑,修身,治国,平天下,乃吾辈最高之志,是为君子也。”

    崔亮侃侃而谈道,台下的一众书生被这他说的是面红耳赤,恨不得马上成为崔亮口中所说的那样的君子。

    “诸位同僚,公孙大家,崔某已表述完毕,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见谅。”

    “崔公子此番言语台下的诸位公子的表现就是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