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84章垂死挣扎(第2/3页)  大魏霸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裤子,噼里啪啦的打将起来。八十军棍这可不轻,才四五十棍把张玄之打得两股间血肉模糊,最后才张玄之就疼晕了过去。可是司马晞仍不领情,喝道:“余下暂切记下,待其伤愈后,再行军法!”

    经过这次事件,江东四大家族子弟将领再也不敢依仗着自己的身份,对司马晞阳奉阴违了。直到晚上没有人注意的时候,司马晞偷偷赶往了张玄之的帐内。原来这一切只是一个计策,也是周喻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目的是帮助司马晞收兵权。

    尽管江东四大家族对这支军队的影响力很深,可是司马晞对军队的掌控力也就越来越强,同时司马晞又把他的五百重装步兵和五百名骑兵掺入新军之中,充当基层骨干,又把将不听话的将领慢慢地或裁汰或调任,逐步地换掉了十七个营的领兵校尉,重新调整之后军队的指挥便越发顺畅起来,诸将不亲他的也都服从他的指挥。

    自古以来,守江必守淮。这是自南北朝以来,就形成的规矩。长汉数千里防线防不胜防。要说东晋得已偏安东南,其实桓温的功劳绝对不小。桓温自永和元年领安西将军、南蛮校尉,荆州刺史以来,就主动承担了荆襄一带的防御,至于徐扬,则是郗鉴之子郗愔镇守。可以说是东晋郗氏和桓氏两大军阀保住了东晋

    的江山。

    郗氏自郗鉴死后,就开始没落了,郗超之父郗愔无法领导郗鉴辅国军。郗氏的辅国军主体还是兖、青、徐各州流民组成的,在郗鉴时期,他们还有相当的战斗力,可是在郗鉴死后的时间内,却迅速腐化,早已不堪一战。郗超虽然善谋却无断,不没有人主之象。事实证明,辅国军早已不堪大用。

    如果不是因为阴差阳错,让东晋朝廷多了这十万军队,此时恐怕东晋已经陷入了无兵可用的窘迫局面。

    司马晞稳定了新军军心,可是他却没有等来石越的魏军、原本在不知爆破攻城之法的时候,石越对于那些难以攻克的城池,都是采取围而不打,绕城而过,快速穿插的战术。反正那些早已腐化的辅国军将领没有胆子出城作战。

    虽然如此,这仍是一个隐患。石越决定定点清除征南军后面的城池,先是彭城(徐州),后是下邳接连被石越用坑道爆破的方式攻城城池,后来那些守将也不准备守,直接献城投降。

    弘始元年三月二十四日,石越的征南军在肃清后方所有钉子之后,终于抵达了淮安。

    石越不动则已,一动却倾尽全力。石越共动用步兵共十三个半营六万七千余军队,其中还有五万余民夫,对外号称“二十万”大军抵达淮安。

    千人盈城,万人盈野,虽然石越所部没有二十万军队,却有着近十二万的人数。十二万人将淮安围得水泄不通。望着城远放眼之处都是黑压压的人头,都是准备拼命的气势,心中竟然也生出几分恐惧来。司马晞也有点没底了。司马晞是东晋皇室中最知兵的一个王爷,然而这个王爷却从来没有打过仗,遇到这么大的阵势,他未战先怯了三分。

    他甚至暗暗的道“淮安就是我司马道叔的埋骨之地了!”

    石越并没有直接攻城,用坑道爆破城墙的办法纵然可以攻击所有的城池,只是对于淮安却有点不适用了。淮安城只是一个中型级别的城池,城内百姓还不满十万人,这么一座城池,十万余兵马,肯定无法全部放进城内。

    司马晞为了增加淮安的城防,就在城外像摆梅花阵一样安札了大小四十八个兵寨,有这些兵寨的存在,石越别说挖坑道炸城了,就连射程最远的八牛弩,也够不着城墙的边。无奈之下,石越命人向淮安城射了一封箭书,箭书的内容无非就是劝降。

    司马晞作为晋朝皇室王爷第一次领作战,他可以战死,绝对不能投降,否则对东晋的士气打击就太大了。

    司马晞并没有撕掉劝降箭书,而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