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53章众叛亲离穷途末路(第2/3页)  大魏霸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千五百零三户,五千余人无辜枉死,他们哪一个手上没有我大魏百姓的鲜血,若是不杀他们,让那些无辜枉死的百姓,如何瞑目?若是不杀,置大魏律法与何地?”

    童涛听到这话,双眼一黑,差点昏了过去。

    “所言属实?”

    王猛道:“骗汝何益?”

    “你为何要袖手旁观?”

    童涛指着王猛道:“你这是助纣为虐。”

    “袖手旁观?”王猛道:“秦王麾下有支一秘密军队,名曰天眼。在整个魏郡境内,不过百人。如今百余勇士,十不存一,都是为掩护百姓而死,如何袖手旁观,若非无力,岂能容忍其放肆?秦王可不像某人,为了权利,居然置国家、社稷、百姓于不顾。”

    邺城铜雀台,说出铜雀台,不得不提起枭雄曹操。

    在东汉末年,北方一大批文学家,如曹操、曹丕、曹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蔡文姬、邯郸淳等,他们聚集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慷慨任气,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闵时悼乱,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悲惨生活,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铜雀台就是建安文学的标志性建筑,偏偏石虎又是一个非

    常奢华的皇帝,尽管他为人非常暴虐,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他对汉文化还是非常推崇的。

    石虎在位期间,又大力修建了铜雀台,在冉闵建立魏国之后,一度期间,冉闵把铜雀台殿室作为安置灾民的地点。

    不过,随着灾民离去,经常有文学仕子在铜雀台缅怀古人,作诗写赋。

    这天,铜雀台又云集了这个时代最为有名的文士,就连病重的大书法家崔悦也来到了现场,当然还有天下名士,致仕的谢安,就连孔子二十四代世孙孔抚也来到了邺城铜雀台,太原王氏、荥阳郑氏、闻喜裴氏只要是魏国能数得上名号的家族,都把最杰出的青年子弟或家族名宿派出了出来。用现在的话说,这场集会就是大腕云集,名星如云。

    如果在铜雀台丢颗巨型炸弹,把这些集会仕子全部炸死,魏国的文学传承至少要倒退五十年。

    恐怕太学、国子监都要用白丁充任。

    这次集会发起人并不是文坛名宿,只是一个荥阳郑氏著经堂三房名不见传的郑衡,集会开始并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开始饮宴,接着一些文士写的诗拿了出来,供大家赏鉴,有的写战场的,有的写风光的,有的写百姓淳朴的。也有拿出画来让众人鉴赏的。特别是冉明的到来,把后世的写真、素描手法传了出来。

    古代中国的绘画,其实并不注重写真,而是以传神为主流。画得太过逼真,反而落了下乘。画一副画前,必须把意境提到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比如,有一人李姓文人画了一副描写战争的画卷,上前只有一句诗“将士残刀逐胡风,激烈留给后人看。”画面则是一柄段了一半的战刀,一面破烂的魏字战旗,其他就是简单几笔,勾勒出来的俯尸轮廓。这副画被众人定上画中上品。

    如果在后世,这副画充其量只算是书画业余水平,简直就是抽象到极致的画。但是在这个时代,它偏偏是上品。

    一边饮酒,一边说着各地的风俗,慢慢的酒喝高了,饮酒作诗,也有现场就发酒疯的,古代不以发酒疯为耻,相反还以洒脱为美。有些古怪的行为,不叫古怪,叫潇洒哥,叫旷达哥,君不见李白让高力士拖靴子?这不算什么离谱的,就像阮籍好酒,喝醉了就睡在人家妇人身边,世人称其好色不淫。如果在现在,肯定会被骂死。(诸位有意寻一下世说新语,里面对晋朝名士荒诞的行为记录非常多,非常有意思。比现在的什么段子精彩多了)

    郑衡突然摇摇晃晃的边手舞足蹈,边扯着自己的衣服,这种行为自然引起众人的注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