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6章谢艾奇袭大散关(六更)(第2/3页)  大魏霸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只要谢艾占据了大散关或陈仓,魏国为了保证关中的安全,必须在关中布置大量的军队,也属于冷兵器时期的军备竞赛。褚蒜子就是利用魏国底子薄弱,经不起穷兵黩武。

    在这种利益交换上,四方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都没有拒绝的理由,就这样,褚蒜子算计魏国的行动开始了。接着,为了迷惑冉闵,褚蒜子又命桓温从水陆两路直接进攻司马勋,然后又派王坦之前去串联巴蜀士族。故意激化巴蜀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司马勋守不住成都。谢安果然中计,急命董润率军入蜀。

    然后再是张祚、王擢、苻坚联军九万余军队逼近岐山,威胁关中。

    这样作为守土有责的谢安,根本不敢允许关中出现意外。他再急召董润率军返回,就在董润率军返回关中时,褚蒜子的真正杀招出现了,一招空营计,迷惑住了谢安,而张祚、王擢、苻坚联军则在梁州士族的帮助下,成功瞒过了谢安的眼线,提前进入剑阁,在剑阁张网以待。

    要说董润也够可怜的,被耍得团团转。作为援助司马勋的力量,他为了准备和晋军打一场持久场,随军携带了大量的攻守城机械,像投石器,襄阳砲被拆开的各种部件,横刀、铠甲、还有大量的弩机。

    董润知道自己这次进军巴蜀的真正意义,这次他们进入巴蜀,就是准备彻底架空司马勋,事实上控制巴蜀,也是魏国在统一战争中作为的第一步。

    鉴于巴蜀的地理环境,无论从哪个方向正面进攻巴蜀都是很不容易的。可是有司马勋在,他们魏军进入巴蜀就容易得多了,在此时,关中和蜀中唯一联接的通道就是剑阁,只要在剑阁留下两千兵马,魏国想要攻进蜀中,至少要出动数万大军,耗时半年或者更久,而且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魏国最少也要付出五千将士的阵亡。

    数万大军半年以上的时间,五千多人的阵亡,这个代价对于冉闵来说,简直太惨重了。董润一心急着入蜀,他已经拿定主意,剑阁险关,必须握在魏国手中,哪怕是现在就与司马勋翻脸,魏国也要得到剑阁。

    董润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噩梦临头,他还做着假道灭虢美梦。

    终于,谢艾还是抢在了呼延群前面抵达了大散关,“大散关南扼川蜀要道,东望长安,西阻戎狄”,被视为关中平原的西大门。夺得大散关,便可控制蜀地与关中的门户,而争得蜀地与关中,便可赢得半个中国。所以自古以来,大散关便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此时大散关只有三百余辅兵,二百余战兵,满打满打,不足六百人。而且苻坚在撤退时,将整个大散关所有仓库搜刮一点东西都不剩,特别是粮仓,连老鼠看了粮仓,都忍不住要哭。

    六百战兵防御关中大散关,就算全部人员都是去,连三百丈的城墙都站不满,更别说后继支援了。

    此时大散官最大的将领就是扶风郡人常奉恩。常奉恩以前没有名字,只是姓常,排行老九,常九。在冉闵初定关中时,就采取了关中军队护关中的策略,在关中招收良家子弟或是贫民百姓为士卒。

    活不下去的常九去投军,结果阴差阳错,仅凭着两膀子力量,反而混成了岐山县县尉。县尉也是相当于后世县公安局长兼武警中队长。岐山受到张苻联军威胁,而岐山县士绅害怕波及他们,就自发组织青壮和家丁守县城,结果后来发现大散关空无一人,常九就自告奋勇,前来接管大散关。

    细雨如织,让常奉恩感觉心中一阵不安。就在这时,地平线上出现一股黑线,慢慢的黑线开始扩大,常奉恩吓了一大跳,居然是骑兵,无边无际的骑兵。

    “敌袭,敌袭!”常奉恩几乎发出不成人声的吼叫声道:“快快点燃五色狼烟。”

    一阵手忙脚乱,关上城门,升起吊桥。

    谢艾一看城头上稀稀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