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四十章:大国崛起(四十)(第1/2页)  移民全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移民全球正文卷第六百四十章:大国崛起对于更习惯了,温润热带草原气候的土著族群来说,萨赫勒地带,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成为地缘Z治的重心。

    比如,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的西非黄金帝国,取得的Z治成果,就直接来源于,对萨赫勒地带的控制力。

    然而,西非萨赫勒地带,之所以成为关键先生,是因为它在跨撒哈拉贸易中,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只不过,这样做的前提,必须是后世的南非地区拥有发达的经济。

    换句话说,如果刚果河下游,和南非有巨大的贸易量的话,整个王国的重心,就有可能是气候,更加干燥的安哥拉地区了。

    现实情况是,远离旧大陆文明中心的南非地区,并没有北非地区那么多的贸易机会。

    由此,安哥拉地区在葡萄牙人到来之前,也就没有可能,出现一个“廷巴克图”了。

    需要注意的是,我之所以在非洲,看到如此之多横平坚直的边境线。

    是因为欧洲殖民者,真正能够控制的,很多时候只是沿海地带。

    当沿海地区的利益边界划分清楚之后,用直线向内陆延伸相应的腹地。

    看起来,会十分的“科学”和公平,尤其是人烟稀少地区。

    不过,在葡萄牙人着力开发下,几内亚海岸线在16、17世纪,倒还没有想到,将来的竞争会如此激烈。

    他们所面临的直接对手,仍然是曾经与之,有过密切合作的刚果王国。

    刚果王国在这一地区的做大,与葡萄牙人的到来有直接关系。

    那些在在战争中收获的H人奴隶,不仅为刚果贵族获得了巨大财富,也为他们换来了技术优势。

    然而,Z治就是这样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刚果王国的做大,只是贸易所带来的客观结果,并不是葡萄牙人刻意追求的。

    无论对于Z治扩张者,还是贸易者来说,一片分裂的土地,才能带来更多的机会。

    像世界上大部分貌似统一Z治体一样,刚果王国,并没有形成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它核心地区位于刚果河下游北岸。

    刚果河以南至宽扎河的土地,实际是由一个,叫“恩东戈”的附属酋长国控制。

    “恩东戈”之名,来源于15世纪末,探索至此的葡萄牙人。

    于1483年,见到的第一位恩东戈国王,叫做恩哥拉基伦热。

    因此这位国王名字的一部分,加上一点转译的错误,便成为了如今安哥拉国名的由来。

    鉴于沿海地区的干燥气候,恩东戈王国的经营重心,是在宽扎河中上游,至宽果河一带的高地上。

    这也为葡萄牙人在罗安达的落地,以及随后沿海岸线的扩张提供的空间。

    对付一个模块式的Z治体,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化它的内部矛盾,然后各个击破。

    在罗安达站稳脚跟的葡萄牙人,最终也是这样做的。

    17世纪60年代,葡萄牙人终于通过战争,迫使曾经强大的刚果王国分裂,将自己的控制线,延伸到了刚果河下游。

    土著人的“恩东戈”,就此变成了葡萄牙人的“安哥拉”。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刚果王国这个Z治体就此消亡了。

    退回刚果河北岸的刚果王国,实际直到柏林会议之后,才消失于地缘Z治舞台的。

    尽管在葡萄牙人之后,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尝试过,对通过中非海岸线进行贸易。

    但在地缘Z治层面都没有造成过重大影响。

    19世纪中叶,法国人在加蓬湾的登陆,才是造成本地区,地缘Z治结构变化的直接原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