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蕾教育基金会(第1/3页)  逐梦芳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跟郭婷商议后,张勇涛打算留在碧秀镇,郭婷去学做裁缝,自己跟着郭婷的叔叔郭福林学做石匠,准备等腊月的时候带着郭婷回老家去见爸妈。

    张勇涛跟着郭婷的叔叔一起到镇上的建筑工地去做工,郭福林拿泥刀,做大工活;张勇涛帮着搅拌沙泥、搬砖,边做小工活边学做石匠。

    在家里从没干过重活的张勇涛,一天下来,累得骨头都散了。郭婷看着张勇涛手上磨起的血泡,心疼得直流泪,要求张勇涛不要去干了,跟着她一起去做裁缝,轻松些。

    张勇涛安慰着郭婷:做裁缝是跟着师傅学徒,开始赚的钱归师傅,得一年后才能自己拿工资;可帮工不一样,每天都能拿到工资。弟弟妹妹还在读书,都要用钱,我一定要尽快上手,多赚些钱,这样你就可以少辛苦点。我们一起努力,努力让弟弟妹妹不缺钱读书,他们一定能考大学的。再说了,才干一天就退缩,会被叔叔瞧不起的,坚持下去,会慢慢习惯的。

    做了十几天后,张勇涛整个人瘦了一圈,原本白白净净的脸晒得黝黑黝黑的。郭福林看着也心疼,找到了包工头郭旺楼——郭福林的堂哥,问能不能给张勇涛安排点轻松的活干。

    郭旺楼看张勇涛读了高中,是过世的堂弟的女婿,就安排张勇涛管理一下工地上材料的进出,以及帮着做些文字活,写写合同,管管帐,工地上的非体力活全都交给张勇涛打理。

    张勇涛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把郭旺楼交代的每一样事做得妥妥的,让郭旺楼很是满意。

    空余的时候,张勇涛还是继续跟着郭福林学做石匠,老一辈人讲了:有个手艺在身,比什么都强,旱涝不怕,只要人勤快,吃穿都不会愁。

    就这样在建筑工地干了一年的时间,张勇涛不仅熟悉了承包建筑工程的一些套路,还学会了石工手艺,成了郭旺楼的得力助手。

    1997年6月,郭旺楼接到建筑公司的通知——主管部门下文件要求全县包工头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然后考试,考试合格后会发证件,说这是照顾为建筑行业作出了贡献的包工头,以后都得持证上岗。

    只读了小学五年级的郭旺楼一听到要考试,头皮都发麻,打算不去参加培训。

    张勇涛意识到要是以后真的要持证上岗,那郭旺楼可就不能承包工程了,于是建议郭旺楼,帮自己也报个名,自己一起去参加培训,一起考试,到时两个人坐在一块。这种考试题目应该比较简单,考试估计也不会那么严格,应该可以相互抄,说不定能考得过去。

    文件上规定只允许在建筑公司登记在册的包工头才能报名,这难不倒郭旺楼——叫建筑公司的经理把张勇涛登记上去了就行了。

    人脉关系神通广大的郭旺楼到县里顺利地帮自己和张勇涛报了名,每人要交一千元的报名费,郭旺楼没有跟张勇涛讲钱的事情。

    一个月培训的时间里,张勇涛专心听课,认真做笔记,而郭旺楼每天上课都是打瞌睡,口水都流了一桌子——当年在学校里就没认真听过课,现在都快五十岁了,哪能听得进呢?考试时只要抄张勇涛做的答案就行了。

    一个月后,主管部门如期举行了考试,题目难度如张勇涛所料,比较容易,都是这一个月里老师讲的内容。

    但考试严格程度却是意料之外,全县总共八十六人参加考试,在一个大会议室里进行,竟然有四个监考老师,个个虎视眈眈。每个人的座位也是临时由监考老师安排的,不允许任意坐。

    张勇涛和郭旺楼两人的座位相隔七八米远,张勇涛很快做完了题目,焦急地望着郭旺楼。

    郭旺楼一个字都没写,可怜兮兮地一会儿望望张勇涛,一会儿望望监考老师,郁闷死了!

    离考试结束只剩下十分钟了,监考老师盯得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