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二章 鹖冠隐士(第1/4页)  吕不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陈政和李牧跟着庞煖再次来到那间草庐外。

    此时不等庞煖说话,陈政向前一步拱手施礼道:“方才读了关尹子所著,实是受益良多。在下与尊师既是有缘,还望尊师指点迷津。”

    停了片刻,草庐内朗朗诵道:“吾道如处暗,夫处明者不见暗中一物,而处暗者能见明中区事。公子可知其意否?”

    陈政沉思了一下,拱手道:“当今乱世,人心不古,世人皆为名利所累,世间大道隐迹无形,处明者昏昏然,处暗者戚戚然,处明者纵然是机灵鬼巧,亦不知天地大道为何物,处暗者纵然洞穿世道人心,亦不免心生悲悯,叹之怜之。在下愚钝,还望尊师指教。”

    “哈哈哈哈!”草庐内传出一阵笑声:“庞子,还不请吕公子进来?”

    陈政和李牧进去一看,只见草庐内端坐一位年届八旬的老者,一身仙风道骨的风度,面前桌案上摆放着古琴,奇怪的是,这位老者头上的发冠竟插着两根长长的羽毛。

    “公子请坐。”那老者面带微笑看着陈政,伸手朝对面的坐席指了指。

    陈政和李牧坐下后,却见庞煖毕恭毕敬站在了老者身后。

    老者笑道:“公子经得荀子点拨,果然是大有精进。”

    李牧看着老者头上的羽毛心生疑惑,不禁问道:“先生所戴发冠似为赵国之物,不知先生与赵国有何渊源否?”

    “哈哈哈哈!这位公子年纪轻轻,竟认得我这鹖冠,实是难得。此冠之羽产自上党,乃是武灵王赏赐勇士之冠。老夫当年客居邯郸之时,武灵王以此冠相赠,如今想想,已是斯人已去,物是人非。”

    李牧一拱手:“不知先生是…?”

    那老者笑着摆摆手:“老夫如今年逾古稀,至于姓名,早已忘却了。”

    庞煖介绍道:“尊师鹖冠子,乃楚国隐士,早年曾周游列国,如今归隐山林,潜心修道,若不是吕公子,亦不会于此处暂居。”

    陈政急忙起身施礼道:“敢问先生,如何知我等会途经此地呢?”

    “哈哈哈哈!”鹖冠子大笑道:“老夫念在老子与关尹子师生一场,本想将老子真迹与关尹子所著合于一处,也免得老子真迹被世人污损践踏,故而派庞子远赴函谷关寻访一番。岂料庞子晚到一步,老子真迹竟被公子捷足先登。老夫本以为世上皆是闭目塞听的夜行之人,没想到吕公子横空出世,真是奇哉怪哉!听庞子讲,吕公子在秦赵之间往来奔走,所言所行皆令人匪夷所思,且公子与楚王和春申君乃是故交,当此赵国危难之时,那平原君赵胜岂能放过公子?!公子入得楚境后竟不见楚王,自东向西一路潜行,不知是何道理?”

    陈政听得云里雾里,岔开话题道:“方才庞子先生一番善恶之论实是令我二人有醍醐灌顶之感,尊师既是庞子先生的老师,学问必是更高一筹、深不可测啊!”

    “诶~!”鹖冠子一摆手:“世人之学问皆各有所长,庞子精于兵法之要,老夫也要时常请教。公子需知,盖学问必全体通贯,而后可谓之有成。老夫与庞子互为师生也。”

    “二位先生既是学贯古今,何不出得山林一展抱负,布道于天下呢?”

    “哈哈哈哈!”鹖冠子笑道:“当今浊世,老夫眼观列国皆是过生于上,罪死于下,王侯者昏昧不明,以贵为道,以意为法,以至于百姓家困人怨,大道若失,何以出世?”

    “二位先生何不与世推移呢?方才关尹子所著有言: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一虾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若是世间有识之士皆隐遁山林,纵然学究天人,又有何益?”

    “公子可知圣人之宏愿乎?天下之大,列地而守之,分民而部之,寒者得衣,饥者得食,冤者得理,劳者得息,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此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