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3章盐场(第1/2页)  齐霸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夜里,小白便睡在临时的营帐里,由于白日里与宁戚畅想了一下这处荒泽开发后的场景,令小白做了一个美梦。

    梦中这里已经变成鱼米之乡,大田里成熟的稻谷金黄,河岸边桑如华盖,水道上扁舟来往,更有鱼虾成群,水鸟游荡。农田里的农夫,采桑的少女,河里摸鱼的稚童,所有的人脸上都露着笑容。

    即使第二天早上醒来,小白仍清楚的记得梦里场景,而眼前这荒凉无比的野泽,仍在提醒着小白,这不过是黄粱梦一场。也许那也会成为现实,只是要经过几代人开荒,几代人建设,那梦中乐土方能出现在现实里。

    但这个美好的愿景已经值得小白下定决心,让宁戚去按他的想法,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即使失败也不过损失一点钱粮,而成功后的利益无法估量,这是一项改造自然的事业,它值得小白为此而等待。

    既然已经确立了运河的大致方向,小白也同意宁戚的营田请求,小白也就不在此地多作停留。他沿着归划好的运河河道,沿途略作歇息停留,最后又回到了年前大战之地,济水河口的海滨一带。

    虽然狄人的劫掠没造成什么严重后果,但这片土地上的煮盐业还是深受打击,无论盐工还是煮具都有损失,这块地上的盐业生产很难回复旧观。

    但这对小白而言也不是坏事,他早就对贵族们把持盐业中的制盐一端而感到不满,也希望能在这利润丰厚的产业里分一杯羹。

    管仲在与小白论述他的“官山海”之策时就提出过,要对齐国的食盐进行专卖。对内可以用来寓税于价,用提高食盐零售价的方式,来完成敛财的过程。至于对外的食盐输出,这就相当于从天下人手里征收了一次盐税,用来充实齐国的国库。

    齐国掌控着天下食盐生产的源头,要想让食盐变成财富,方法其实很多,专卖是见效最快的一种。利用垄断地位把持食盐的生产与销售,这种生活必需品所带来的利润,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就能成为数目极大的财源。

    但垄断只是榨取利润的一种手段,真正要想从盐中获得财富还是要靠产量与质量。这年代齐国的盐产量也不高,因为没有那么多人囗生产,再加之生产效率不高,使盐的产量始终提不上去。

    海盐虽点煎煮,去除了很大部分杂质,但相较于湖盐,海盐的质量还要更差一些。小白就曾看过齐国售卖的食盐,那些盐不像后世里散装小颗粒的食用盐,反而更像矿盐那样颗粒大而结块。

    而且海盐的品相也不好,与湖盐比起来,确实显得色浑而浊,这不但是杂质的缘故,还有细小的泥沙在里面。但即使这含土的食盐,对这时的黔首们来说,已经能够用奢侈品来形容这种珍贵调味料了。

    有钱人对食盐的消费只会更多,无论是用盐制酱,腌制肉类与蔬菜,乃至用盐保证口腔卫生,或是用来处理商口,盐在此时几乎是万能的生活必需品。

    无论是为了获取财富,还是为了让华夏各邦的大部分人都吃得起食盐,小白决定由他亲自主持,争取在不加人的情况下让盐产量满足天下人吃盐的需求。

    既然小白要亲自下场,他决不希望自己要建的盐场还像以往一样再用作陶罐蒸煮,像小作坊似的生产食盐。这样即使不断扩张规模,也休想让食盐的成本降下来,毕竟生产效率在这里,煮海为盐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支持。

    后世里是怎么生产盐的小白虽不知具体流程,很是一定是晒盐是没错的。从煮盐到晒盐,这在历史上用了两千年才完成,但只要把握住方向,总能在盐滩上晒出盐来。

    晒盐的流程不过是利用阳光与风将海水里的水份蒸发掉,最终只留下食盐。但要想用晒盐的方法生产食盐,便需要在海滩上建设盐田,而小白并不清楚盐田的建法。

    要如小白设想中的这个晒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