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2章 走出困局(第1/3页)  第五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第五任最新章节!

    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王庭进来了,我说:“通知教育局、文化局、峡光乡的党政主要负责人明天上午九点来开会,商量如何给千部长立碑的问题,请曾县长、桂部长和你也参加,看我们能不能达成共识。”

    桂部长问:“要不要把范围扩大一下?”

    我问:“怎么扩大?”

    “请有关方面的资深人士,譬如,那些退休的文化名人,文史专家,社会贤达。”

    “请他们来,又要费很多功夫,解释说明千部长和肖芳的情感问题,有时还解释说明不清,把事情弄复杂,把时间都耽误了。算了吧,我们自己小范围商量一下就行了。我们应该有这个智慧、有这个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我说。

    王主任说:“把党史办公室主任穆千秋同志通知一下吧。”

    “为什么通知他啊?”我问。

    “穆主任为人耿直,勤于学习,肯动脑筋,笔耕不止,不趋炎附势,文化根底很深,是我们县不可多得的‘土专家’,看他能说出什么名堂来。”

    “行。立碑一事,惊动了这么多大员,请王主任主持一下吧。”

    新的一天开始了,上午九点,县委会议室。

    主持会议的王主任说:“根据常记的指示,把各位请来,就商量一件事,如何给千部长立碑。请各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畅所欲言吧。”

    峡光乡党委记宋济世说:“关于立碑一事,刚开始我想得比较简单,常记给我们三天时间考虑,我们还嫌长了,谁知道,三天时间还没搞定,又惊动这么多人又来商量,真是惭愧啊,惭愧。”

    王主任说:“别发感慨了,说说你们的想法吧。”

    宋记说:“我不好意思说,丢人啊,请乡长说吧。”

    峡光乡乡长何光荣说:“立碑一事,我们三天还没有摆平,提了一个折中方案,就是以乡党委、乡政府的名义立碑。”

    文化局党委记池德说:“对立碑的事,我们非常慎重,非常重视,反复征求了肖芳团长和各方面的意见,局党委为此专门召开了党委会,提出以农民艺术团团长肖芳、副团长郑长伟、主持人郑千筱的名义立碑。”

    文化局局长费舟说:“我没什么补充的,池记说的,就是我们文化局的意见。不过,肖芳团长反复跟我们说,希望我们把她的想法转达给县委、县政府,请求县委、县政府批准我们局提出的这个方案。”

    教育局党委记邓学贵说:“关于如何立碑的问题,我们专门去峡光中学进行了调研,峡光中学师生眼含热泪,强烈要求以全校师生的名义立碑。昨天接到县委办公室开会的通知后,我们连夜召开了局党委会,一致决定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以峡光中学全体师生的名义立碑。”

    教育局局长张文章说:“峡光中学师生眼含热泪的画面,现在还在我眼前晃动。在值此全校师生化悲痛为力量,克服重重困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投身重新建校的热情之中时,千万不要伤害了师生们的感情啊!”

    王主任说:“穆主任,你说一下吧。”

    穆主任正要开口,我拦住了他,说:“穆主任是‘局外人’,请‘局内人’先说吧。曾县长,教育、文化都是你分管的部门,手心手背都是肉,你说一下吧。”

    分管县长曾平安说:“常记将我的军啊,好吧,我说。文化局,教育局反映的都是实情,顾此失彼,伤了那一方面的感情都不好。我也学一点峡光乡的做法,折中一下,建议以峡光中学和峡里河农民文化艺术团的名义联合立碑。”

    我总觉得意犹未尽,有所欠缺。从直觉上判断,立碑未能完全或者接近千部长的本意。可是,究竟怎么办呢?我也没想出个头绪来,就期待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