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 告别省城(第2/3页)  第五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打电话请你过去,跟同学们一起吃饭的呢,你忘了?”

    “别紧张,高迎春都跟我说了。”

    “我没紧张啊。”

    “我告诉你,除了高迎春外,你不要跟别的女性单独会面。尤其在月光县,千万要注意,千万不要有什么花花肠子。那地方环境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县委记这个官却是非常引人注意的,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弄得满城风雨,也很快会刮到我们省里来。到那时,你就被动了,彻底被动、有口说不清了。”

    “向唐僧同志学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你怎么老没正经啊?”

    “我很正经啊。”

    “瞧你这个样子,哪像个县委记啊?”

    “嘿嘿。”

    “笑个鬼。将来有你哭的时候。”

    “男儿有泪不轻弹,你放心好了。”

    夜色中,省城呈现出难得的宁静。

    我深有感触地说:“这是一个科学昌明且日新月异的时代,这个时代真好啊。即便远在天涯,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实现视频通话,实时传输和交流,还可以通过飞机、高铁、船舶、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实现快速通达。”

    我说:“想想古代,我们的古人活的真不容易啊。你看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白居易的‘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我说:“还有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许浑的‘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孟浩然的‘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离情别意很浓,伤感之风很盛,有一种不知道何时能相见的漂泊感。你我要是生活在古代,那是多么悲伤的事啊。”

    “是啊。不过,你还说漏了关键的一个人的关键的话。”

    “谁?”

    “你猜猜。”

    “我猜不着,你是不是提示一下?”

    “好吧。大唐诗人。”

    “李白……,不对,是不是杜甫啊?”

    “正是大唐诗圣杜工部。”

    “杜甫、杜子美、杜少陵、杜工部,杜……,什么诗啊,我怎么一点印象也没有啊?”

    “《春望》,知道吗?笨蛋。”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我像小学生一样背了起来。

    “对了,你说的是‘烽火连三月,家抵万金’吧,我真的忘了,这的确是最关键的。”我说。

    “怎么样,往往熟知的、简单的就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你要注意啊,尤其是在工作中。”

    “夫人高明,谨遵夫人教诲。”

    “教诲个鬼,油嘴滑舌的,你能不能当好县委记,还是个未知数呢。”

    ……

    夜色退去,黎明来临,离开省城的时候到了。

    我拖着旅行箱,和妻子女儿一起,提前半小时来到省城长途汽车站。女儿要上学,本不想让她起这么早来送我的,但她一定要来,说不影响上课,只好让她来了。

    汽车站人很多,熙来攘往,叫喊声不绝于耳,呈现出一种繁忙的景象。

    尽管我没有声张,但还是有不少人陆陆续续来送行。天行健公司董事长梁刚、新华社省分社记者高迎春、省委政研室的同事及其他一些朋友、同学、同事都与我握手,热情话别。

    省委组织部干部处副处长董向明还专门打来电话,说不当面送行了,希望我一路多保重。

    我的妻子和女儿凉在一旁,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