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92章 打蛇打七寸(十)(第2/3页)  极品吴掌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叙州从唐代开始,就出现了用粮食的酿造的蒸馏酒,白酒由此诞生。到唐代,运用蒸馏技术酿造了一代佳酿“春酒”,又称重碧春酒。白居易的《荔枝楼对酒》诗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唐诗亦有“久闻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长安”。可见唐代的蒸馏技术日臻完善。当地红楼梦村,一千多年前,唐代的归顺县城就设在那里。那里有一个地方叫“牛口庄”,有一家糟头房,酿出的重碧春酒名噪一时,闻名远近。

    唐永泰元年,唐代诗人杜甫曾从嘉州乘船东下,路经“牛口庄”,闻到糟头房的酒香,情绪倍增。戎州刺史杨使君仰慕杜甫诗名,遂在东楼设宴用“重碧酒”款待杜甫,杜甫即席赋诗一首,写下了千古绝唱的《东楼诗》:“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坐从歌伎密,乐任主人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赞美之词溢于言表。在当时“重碧酒”因为是蒸馏酒,倍受骚人墨客推崇,被尊为“郡酿”。

    当世上至官家国戚,下至文人墨客,贩夫走卒,三教九流,无不好酒。哲宗绍圣元年,新党执政,贬逐异已,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被贬谪黔州。元符元年由黔州迁戎州安置,在戎州度过了三年谪居生活。其间,黄庭坚作诗称赞“绿荔枝”与“荔枝绿”酒。在《廖致平送绿荔枝为戎州第一,王公权荔枝绿酒亦为戎州第一》诗中吟到:“王公权家荔枝绿,廖致平家绿荔枝。试倾一杯重碧色,快擘千颗轻红肌。发醅葡萄未足数,堆盘马乳不同时。谁能同此胜绝味,唯有老杜东楼诗。”此诗不仅表达了对“荔枝绿”的赞美,还与300年前的杜甫《东楼诗》作了应和。至此之后,慕名而来的骚人迁客越来越多,饮了“郡酿”后更是赞不绝口,酒文化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城内除官衙外,还设有报警烽火台,岷江上高悬拦江铁索,便利的水陆交通,舟楫如林,致使城中商贾云集,马帮不断,一时茶马酒市的盛况风光两无。

    苏轼、苏辙两兄弟同时作了关于《戎州》的两首诗,道明了宜宾的来历。

    乱山围古郡,市易带群蛮。庾岭春耕少,孤城夜漏闲。往时边有警,征马去无还。自顷方从化,年来亦款关。颇能贪汉布,但未脱金镮。何足争强弱,吾民尽玉颜。--苏轼

    江水通三峡,州城控百蛮。沙昏行旅倦,边静禁军闲。汉虏更成市,罗纨靳不还。投毡捡精密,换马瘦孱颜。兀兀头垂髻,团团耳带环。夷声不可会,争利苦间关。--苏澈

    战国时秦灭蜀后,宜宾市境已属蜀郡;史籍则载系战国后期李冰通僰后方纳入蜀郡范畴。

    宜宾始置之县级政权僰道有说建于秦、有说建于西汉。僰道设县后,今市境大部已纳入其范围。汉武帝建元六年,犍为郡移治僰道,今宜宾城已成为郡、县同治之所。历西汉、东汉,今市境大部均在犍为郡僰道县境内。

    西晋永嘉五年后,犍为郡、僰道县短期荒废,僚人大批入蜀,占据今市境各地。梁武帝大同十年,先铁讨定占据此地的“夷僚”,于今宜宾城设戎州。

    北周时,宜宾城戎州仍置,另新设外江县。

    至隋,外江县复名僰道县,直到北宋政和四年戎州改称叙州,僰道县方改为宜宾县。

    由隋至清,今市境除江安县、屏山县曾分属泸州及越郡、马湖路、马湖府外,大部属犍为郡、戎州、南溪郡、叙州、叙州路、叙州府。

    民国元年,仍保留叙州府,民国2年止,今市属区县属四川省下川南道。民国18年后废道,各县直属四川省。民国24年6月,推行行政督察区制,四川省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宜宾,辖有除屏山县外的今市属各区县地。

    闲话少叙,寄居在荒野破庙的三人正是逃到此地的顾老二,顾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