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七章 造船的和拆船的(第1/2页)  抗日之超级壮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抗日之超级壮丁最新章节!

    于璐花大价钱雇佣到一批专业人士,让他们详细比较了各家船厂送来的图纸和施工方案。于是,亨利·凯泽旗下的几家船厂中了头彩,12条船的订单让经理们喜出望外,剩下的订单被其他8家船厂瓜分了,虽然份额稍微少一些,可也能保证船厂至少在两年内停不下来。

    这一刻,历史又发生了改变,原来的时空里就只有亨利·凯泽一人接了大英帝国的订单,现在英国人尴尬的发现,就算有人愿意接他们的单子也没用了,所有大型船厂的船台都已经被占满,大英帝国不得不去加拿大、南美,甚至非洲的一些乡镇企业想想办法。有钱都花不出去,一股屈辱之情让负责采购的英国人差点没跳了大西洋。

    神通广大的记者们很快获悉了这份超级合同,纽约时报的标题非常引人注目:“$48000000,八十条万吨轮同时开工”,华盛顿邮报的内容更为刺激:“世纪订单,经济复苏已经到来。”

    合同的黑白影印件相当刺眼,一连串的零震惊了全美国。

    从阿拉斯加的渔民、到华盛顿的大佬,连远在中东的酋长们都在猜测,到底谁能有这么牛掰,能一次掏出这么大一笔钱?然后大家几乎都是下意识猜测:特么不会从哪里冒出来的是骗子吧,还是罗斯福政府为了连任在自导自演的把戏?!

    经过一番“调查”,在华盛顿的德日间谍们则非常笃定,这是英国人打出的幌子!这和伦敦传来买船信息刚好吻合,他们是在通过第三方购入的方法、规避各种政治麻烦,防止华盛顿方面会因为德国政府施压而取消这笔合同。

    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想法恰恰相反,他们认为这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释放的烟幕弹,通过一纸合同来占据船台,使得船厂方面正大光明的拒绝新合同,亦或者把英国人的造船计划推迟到几年以后。

    大家都在想当然,最终的后果就是于璐居然没有被人肉出来。

    海军谍报部(ON)I给罗斯福总统递了一份评估报告:英国人遇上了大麻烦,至少1941年5月之前,没有美国船厂能腾出船台为他们干活,如果他们需要小舢板和渔船,那些不知名的小企业倒是可以满足大英帝国的需要。

    普通的美国老百姓可兴趣关心是谁下的订单,就算是希特勒的又如何?去年美国的失业率17.2%,为了一份免费的晚饭,施粥铺前排队的人几乎看不到头,不少十四五岁的小姑娘不得不冒着怀孕的风险走上街头。至于被饿死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新生儿出生率几乎低的可以忽略不计。这次,或许船厂和钢铁厂能多雇佣一些人吧!没准因为订单充足,老板们能多开点工资。

    不仅仅是造船业在欢呼,连带着钢铁企业和税务部门都在举杯庆贺,自从经济危机开始,多少年没这么轻松了。

    相对于美国人欢乐,英国人却有些绝望,特别是白厅的那些老爷们。万能的上帝啊,上哪里去找那么多船来弥补国内的运力!难道要用舢板和木帆船么?

    船厂老板们却远比普通民众看的更远,出去巨额的利润,这次的买主给了他们不少好建议。模块化建造、利用焊接代替铆钉,工程师们被唬的不清。于璐不知道赵诚电报里说的意思,就把电报里关于建造的内容直接给了各个船厂。

    “就像福特工厂制造汽车那样造船,所有的部件都采用标准化设计,船厂不必拥有所有设备……”

    大家突然眼意识到买船人给他们建议简直就是一台印钞机。要知道,通过传统模式造船则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铆工,生手不止是会浪费原材料,效率也低的怕人。培养电焊工则要方便的多,这些活女人都能胜任,甚至能比男人做的更仔细。有人计算了一下,如果使用焊接方式,每条船将少使用200吨左右的钢材,光这些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