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7章 秦琳的教师情怀(第1/2页)  我真不是良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过,随着秦琳上任石窠村中心小学校长以来,从教学水平、校纪校规也是在逐步完善,她可不希望,在自己担任校长的时期,无所作为。

    但是,目前来说,师资是关键!

    学生能否学有所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

    有句话叫: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这句话也不完全绝对,但也说明老师的重要性。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道,传什么道?

    安身立命的道理,利国利民的准则,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形成的过程,老师的一言一行,将对学生影响深远,甚至会是一辈子。

    对学生来说,读书阶段,老师很多,可能最后记忆深刻的,往往是启蒙老师,是小学的老师。

    受业,不言而喻,传授知识,教授文化,这是最浅层次的,也就是教师作为第一要务的角色:教书匠,将自身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解惑,解什么样的惑?处于不同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怎样的困惑?作为老师,清楚吗?有对症下药的解决孩子们处于不同阶段的困惑吗?

    秦琳深思过这些关于教育的问题,答案是,很多老师仅仅停留在“教书匠”的角色,有些老师,甚至他们自己都不太清楚何为“道”?应该树立怎样的三观?人生有什么样的困惑?他们并不知晓。

    所以,要让这样的老师,如何去教育孩子,引导学生?

    一位真正优秀厉害的老师,应当是良师益友,并且做到教书育人。

    悲哀的是,从90年代初开始,乃至于进入十几年几十年后,中国所呈现的教育,以应试教育为导向,一切以分数论。

    不管是学校的教育,还是课外的辅导教育机构,不管是个人,还是学生父母,乃至于社会、国家层面,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

    这样一种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成了流水线下产品,成为了考试的机器,成为了考试工具。

    包括老师,也仅仅是流水线生产的工人,分数代表着一切,升学率意味着一切。

    那么,老师也仅仅是作为“教书匠”的身份,根本谈不上“育人”,更不大可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群以“教书”为名义的老师,教会一群以“考试”为名义学生,如何拿高分,对于如何做人,人生不同阶段有着怎样的困惑,根本连老师都不知晓,谈何教育?

    “悲哀,真是教育体制的悲哀啊!”秦琳望着渐渐走远的张小蛮、李大海,对于这引发深省的教育问题,她又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

    学生如何提升,如何锤炼高尚的人格,老师极为重要。

    但是,在石窠村这样的穷乡僻壤乡村,担任老师的,都是一些草头班子,连科班出身的,一个都没有。

    即使秦琳,也不过是类似于高中教育的师范专业文凭,根本谈不上大专本科这样的学历。

    其余的教师,说得悲惨一点,那都是一手执教鞭,一手执犁耙,上完课,回到家,还要赶着牛,去地里犁地干农活。

    将犁耙系在裤腰带上的草头班子教师队伍,怎么才能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以及职业素养?值得作为校长的秦琳深思!

    人才稀缺,教师队伍不健全,怎么能抓得起教学质量?

    这样的问题反复在秦琳的脑海中盘旋,这一次,香港歌星蔡依依,慷慨捐赠,替石窠村中心小学盖建了一栋教学楼,硬件设施算是有所改善了。

    即使今天动工,就遇到了新上任的村支书田华雄的阻挠,但教学楼是肯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