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5章 这不是我想要的白垩纪(第1/3页)  崛起于200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霍从军走了,什么都没谈,只是失魂落魄的一个劲儿的念叨着“牲口牲口”。

    开玩笑呢,企业效率要是不高,早就死翘翘了,跟学校有可比性吗?前者的学习是为了生存,后者的学习就只是因为要学习。出发点不同,得到的结果自然就不一样。

    本来叶晓奇是不打算招应届生的,应届生的思路还没有彻底转变,并不能完全适应企业高强度的工作和高节奏的安排。

    本次培训结果也出来了,一共25个人,最终得到四分的有5个,得到3分的有7个,仅得1分的有4个,还是第二周白送的1分,剩下的都是2分。根据个人意愿,25个人最终留下来了18个,剩下的都该干嘛干嘛去了。

    三个应届生最好的成绩也不过是三分。但是为了今后考虑,应届生的引进却是必要的,因为他们世界观(思想)还未彻底成型,可塑性强,潜力大。况且自己几个公司的精英也不能无限制的抽掉,把别的项目组的骨干都抽走了,让别人怎么活?

    这一次抽掉造成的影响就已经不小了,再来几次的话,别的公司就要被搞破家了。

    天网课堂还会继续开办下去,人永远都不嫌多,只要养得起,那就会不停的扩张技术团队。

    但是下一期开始,将会以社招和校招为主。

    对于天网的安排,叶晓奇是这么想的:在攀爬机器人的路上会有很多科技树,一个人算一个脚趾头这个比喻虽然不太恰当,但是想要得到理想的进展,需要的人却一点也不会少的。

    但凡是个人,就会分为三六九等,每个人的素质和特点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好比是实验室,实验室主任摊派项目,高端人才掌控项目,中端人才实施项目,更多的是无穷无尽打杂的科研狗。

    以一个网站来举例,高端工程师写架构定标准,中端工程师写lib写class和解决技术难题,数量庞大的基层工程师听从指挥套模板、写专题、做广告……

    叶晓奇心里有很多项目,在机器人科技树上更有庞大数量的分支科技,这些靠18个人是搞不定的,这个数量翻10倍才勉强算够,而叶晓奇希望的是,这个数量翻100倍。

    养这么多人的钱从哪来,另说。好在这里面,其实只有高端人才是“昂贵的”,一边走一边看,总会有办法的。

    天网课堂的结业项目(毕业设计),叶晓奇已经安排下去了,就是人脸识别。这次要求4~5个人一组,协同完成项目。同时又发了一个小册子,介绍了随机森林和多层全联结方案等其他需要用到的技术,和已有可以使用的成熟方案,例如hod人脸检测。

    等做完了这一切,下午都过去了一半,中午饭都来不及吃,龚赛刚就已经坐在了叶晓奇面前,电脑上已经打开了中华龙鸟二代的设计方案。

    龚赛刚那幽怨的小眼神看的叶晓奇心里直发毛,分明在说:赶紧麻溜的给老娘签字!等你等得花都谢了!

    叶晓奇一边啃着面包一边看。

    设计方案很杂乱,主要分为三大块,系统、硬件和推广。

    推广部分明确表示下半年的广告费砍掉了一半,虽说账上还有钱,但是这么个玩法,怕是很快就要进行下一轮融资了。砍掉一半广告经费,也是应有之意,总归还是要盈利的。

    系统设计方面则更多的是视觉稿,以及一些操作方面的文案。硬件最为简单,就是每款机型一个清单。

    很快就看完了。

    方案比起一代成熟很多,更详细,也更全面。

    叶晓奇放下面包,提了一个问题:

    “咱们设计团队规模扩大了多少?”

    龚赛刚答道:“较一代产品,人数多了三倍。”

    “哦……这个黑名单系统,谁做的?就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