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246章 灾祸(第1/3页)  桀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宋君偃等人不便打扰那妇人哺自己的孩子,于是走到一旁,找了路过巷子的一个看上去老实巴交的老汉询问事。

    “老丈,他们都是哪里的人为何都这副模样据我所知,这陶邑可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富庶之地,商业发达,仅次于魏国的大梁和齐国的临淄,怎么这陶邑城里会有这么多这么多的乞食者乞丐呢”宋君偃一脸和善地询问道。

    他这个人生的高大威猛,昂藏九尺,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赳赳武夫,虽然一袭华贵的衣裳穿在上,但是也掩盖不住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贵气和霸气,还有一股子若有若无的煞气。

    普通的黔首,当然没有这种眼光了。

    不过老汉却可以看得出眼前这个男人的不平凡的地方,能穿得起这种华衣,言行举止都如此彬彬有礼的,显然是贵族出。

    老汉不知道子偃为什么会找上自己,还垂询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不过老汉也不介意如实地回答他。

    老汉回礼道“回公子的话,他们都是从南边逃难过来的灾民。去年的伐楚之战,我宋军挖掘颖水,水淹新野,可是汛期甚久,一时之间河道决口,将九江郡和新野和下游的曲阳、钟离等地都淹没了。洪水无,冲垮了屋舍,所以曲阳、新野等地的黔首都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了。”

    闻言,宋君偃皱着眉头道“君上不是已经颁发诏书,派人去赈灾和疏通河道了吗这些灾民怎么会流落到陶邑来呢莫不是有人从中作梗,对于赈灾粮都中饱私囊了吗”

    “这个老朽就不清楚了。”老汉摇了摇头,说道,“不过听那些灾民说,官府的确是开设粥棚了,但是灾民太多了,根本不够分的所以好多灾民都开始流亡楚国,或者是向我宋国旧地靠拢了。”

    “那陶邑为什么不接纳和安置这些灾民,反而任其在这里自生自灭呢”子恒诧异地问道。

    这个问题也是宋君偃所关心的,所以目光如炬地看着老汉。

    老汉叹气道“谁说我们陶邑没接纳,没有安置这些南方的难民呢但是灾民实在是太多了,官府哪里管的过来而且又没有君上的命令,陶邑的郡守大人恐怕也不敢随便接纳这些灾民呀”

    “事急从权,人命关天,陶邑郡守岂敢这么玩忽职守,置灾民于不顾”子恒瞪眼道。

    老汉笑了笑,指着已经倒在对面的一颗桑树下,散发着恶臭的一个影,似乎已经死掉了。

    老汉语带嘲讽之意地说道“官府能做的,大概就是替这些可怜的灾民收尸了。”

    子恒语塞,心里十分的生气。他不是气眼前这个老汉,而是气陶邑郡守的不作为

    宋君偃亦然,听到老汉的这些话,他心中大概能猜的出一个大概了。

    无非是难民泛滥,太多的灾民向着陶邑这边靠拢了。没错,陶邑是很富庶,也有着一个陶仓,陶仓里面的粮秣可是堆积如山的,相信一旦开仓放粮,就能马上养活这些灾民了。

    但是陶仓的米粟谷物已经作为赈灾粮,向着淮南郡的灾民开放了。陶仓的粮食源源不断地向着南方拉过去,他一个郡守怎敢擅专,开仓放粮呢而且他也没这个权力

    陶邑的官府是没法安置这些灾民的,不过陶邑作为宋国最为富庶的城市,自的家底殷实,其粮库里的粮秣也不少,凭借这些粮秣依旧可以养活灾民,可是他们舍得吗舍不得啊

    虽然说这些粮秣是公家的,不是他们的,可是这些粮食都是实打实的政绩啊他们在任几年,兢兢业业,不就是为了攒够粮食,好飞黄腾达,当上更大的官吗

    南方的都是什么人,他们都知道。原来是楚人呢,这些外人的死活干他们何事

    更何况君上此前已经开仓放粮,向新野、曲阳等地赈灾,派人去疏通河道了。这不知道是出了什么幺蛾子,赈灾不到位,好多灾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