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6章 五子至福建(第1/3页)  大明海图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崇祯七年九月,白莲教徐佛、沈智、孟先汉、夏仲进、周念庵、张柬白、侯仲平等在荆襄之地聚众起事。

    白莲教原本计划九月十五日起事,但因事泄,提前于九月初一日起事,徐佛、孟先汉、夏仲进在长阳、长乐先行起事、沈智、周念庵接踵而起,在当阳、来风、竹山、孝感等地继起响应,并占领当阳,攻破竹山、保康二城。

    九月初二日,张柬白、侯仲平在襄阳以南的黄龙起事响应。此三支义军于数天内集中于襄阳以北吕堰、双沟地区,迅速发展至十余万人。所有起义队伍,不论男女,“都以白布缠头作记认”。

    郑冲是在安平港码头收到白莲教在荆襄起事消息的,九月初二日白莲教起事的消息,被风闻堂列为最重大消息,信鸽传递了两天后,在九月初四日下午到了福建安平。

    当时,郑冲在安平港码头准备迎接归来的超武、扬勇两艘战舰,船上搭载了柳如是以及复社五子陈贞慧、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方以智。

    本来郑冲就想前来迎接柳如是的,因为有了复社五子来投,这个迎接的理由便更加充分,于是郑冲好色轻浮的内心意愿被掩盖成了礼贤下士。

    复社五子中,陈子龙、徐孚远、方以智三人再见郑冲时,多少有些尴尬,但陈贞慧一句:“国事为重,为国为民,我等性命都可丢弃,何况区区荣辱呼?”三人这种尴尬顿时烟消云散了。

    早在登上超武、扬勇两艘战舰时,复社五子就万分惊讶和震撼,两艘战舰的三层甲板加上四十多门火炮配置,的确能让五个文士震撼许久了。

    当时陈贞慧便说过:“尝闻郑氏水军独步东海,远近倭寇海贼红夷不敢试其锋芒,今日见得如此巨舰,方知此言非虚。”

    而陈子龙三人却见过更大的龙须号,沉默片刻后,陈子龙回了一句:“此二舰非郑氏之内最大者!”

    这句话让当时的陈贞慧和夏允彝更加惊骇,如此巨舰在郑氏水师内居然还不是最大的?

    当超武、扬勇缓缓驶入安平港,复社五子一边惊骇于安平港的繁茂,一边注意到了停靠在深水码头的几艘郑氏巨舰。

    龙须号自然还是最大的战舰,不远处还有和超武、扬勇一般大小的奋威号,然后五子又见到了新下水的三艘巨舰,果毅号、决胜号、雄风号!

    这三艘新舰是年初在安平镇造船厂开始新造的战舰,三艘战舰均出自福州造船名家朱宏碁之手。去岁年末之时,朱宏碁携其独女朱克柔投于郑氏麾下,便在安平镇造船厂设计建造新式战船。这三艘新舰,正是朱氏仿照荷兰战船、同时又吸收了郑冲给出的一些战船蓝图改进而来。

    三艘新舰均是同型姐妹舰,舰总长62.2米,宽13.6米,型深6.85米,排水量1400吨,船首船型为飞剪船型,航速13海里小时帆面积2969平方米,装备8门48磅、28门24磅和20门12磅火炮,有效射程米,船员400人。

    同时在造船工艺上,朱宏碁和朱克柔也做了改进。这个时代,造成一艘木制风帆战舰至少要用3年的时间,最理想的是6年,大多数的时间都浪费在了对橡木进行干燥处理这个工序上。

    对于木质战船来说,防腐十分重要。而制造战船用的木料、油料等是战船防腐的关键。风帆战船大都以耐用、抗打击能力强的橡木做舰壳材料。为经久耐用,对橡木进行干燥处理,使橡木中的水分不超过20%,并使用蒸汽弯木法,使木材柔软易弯,韧度增强。

    由于在东方没那么多橡木可供采用,朱氏便借鉴中的造船法采用不同船体部位,用不同的木材。

    虽然没有优良的造船木材橡木,但在东方可用于造船的木材种类依旧很多,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优中选优。并根据木材不同的特点和性能用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