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8章 风雨的考验(第1/3页)  大明海图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海,浪卷千帆波未平。抬眼望,黑云漫天来。海,气干冲霄啸难平。奔腾急,万涛声若雷。海,深渊无涯尽冰寒。天欲穷,一线画其间。”

    在龙须号上,郑冲望着回程时的落日海景,忍不住诗兴大发,只是他发现似乎古代诗词中描写大海的少了些,一时间没找到合适的,于是便忍不住自己胡诌了几句。

    “公子爷,可别说什么黑云漫天来,眼瞅着真是要来狂风暴雨了!”杨猛这个老粗也体会不出这三段十六字令诗词的好处,指着天边滚滚而来的黑云大声喊道。

    郑冲哈哈一笑,与荷兰人和谈大获成功,心情正好。看着天边的黑云,郑冲忍不住皱眉问施福道:“这都已经北风天气了,怎么还会有台风登陆?”

    施福尚未答话,一旁将台上安坐的郑芝龙奇道:“什么是台风?”

    郑冲微微一鄂,这才想到这时候才开台不久,还没台风这个说法吧,当下急忙道:“孩儿想来,这海上大风往往从台湾那边吹来,因此称其为台风。”

    郑芝龙哦了一声笑道:“这个称谓倒也贴切,今后便叫台风好了。”

    后世关于“台风”的来历,有两类说法。第一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命名。第二类是“源地说”,由于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都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所以称为台风。

    郑冲脸色有些发窘,想不到自己随口胡说,到成了给台风命名的人。

    施福却摇摇头回答郑冲道:“属下不知,这些年总是天气变化无常,谁也说不准。”

    郑芝龙也颔首道:“正是,这些年风信总是变化多端,令人难以捉摸,如今深秋时节,想不到还有台风。”

    郑冲心头却知道,这是明末小冰期导致的气候变化,干旱水涝都没准,就连台风也变得难以捉摸。

    眼见台风要来,郑芝龙却皱眉道:“这般天气台风登岸,只怕又要遭灾了。”当下吩咐战船赶回安平。

    回到安平时,已经是酉时末刻,郑芝龙马不停蹄的赶回府中后,立刻升殿点将,少时诸将聚齐四海殿。随后郑芝龙火急发号施令,教军马分守各处海塘、水寨、港口、码头,并教大小船舶尽皆进港避风。

    又差郑芝虎提点军马巡哨泉州,并举烽烟通知沿岸各地港口、水寨防备飓风!

    郑冲此刻已经没了黑云漫天来的诗词雅兴,看着郑芝龙如临大敌的样子,郑冲也感觉到了压力,看来台风对郑氏的影响不会小啊!

    “冲儿!”郑芝龙接连发布将令,领到将令的将佐们纷纷离去,火急办理公务去了,最后才叫道郑冲。

    郑冲急忙上前抱拳道:“属下在!”郑芝龙大声喝道:“命你统领所部人马,连夜赶往各处货仓驻守,防备台风登岸,损坏货物!”

    郑冲这时候才记起来,自己的那批货物啊,茶叶要是被大雨淋湿了,那可就不必卖了,直接倒掉得了,还有瓷器,要是货仓被大风吹倒,压坏了那些瓷器也是了不得的。当下郑冲急忙领命,火急带着施福、杨猛召集人手,赶往货仓去了,回到家就连爱妻张灵素都没来得及见面。

    郑氏的货仓在安平以安平大街为界,东西两面各有一大片货仓,装的都是各种海贸的货物。而粮仓则另外有地方囤积,粮仓已经有郑芝鹄带人去看守了。

    郑冲出了郑府后,便命杨猛快马赶去水师大营召集人手过来。此刻郑冲麾下有上一趟海战分拨到了的俘虏一百七十余人,之后龙须号上也分得战兵百余人,加上此趟收服的杨猛等海寇一百余人、僧兵营二百余人,算来也有六百余人,也不知看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