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付痛心悔改的样子。张韬自然也要劝慰一下郑芝龙,对方自然是顺坡下驴假意怒火不惜的站到了一旁,现在就看张韬说出什么处罚办法了。
沉吟了片刻之后张韬沉声问道:“你可知罪?”
“微臣罪该万死”
张韬点点头然后抬起头望着大殿的门口,眼神似乎看着遥远的地方,或是回忆着郑成功的音容笑貌,然后缓缓的说道:“我与你父曾对如何治国有一番激辩,而后便有百年之约,我将变法图强以重振中华,而你父则遵循古制经略台湾,百年之后九泉之下我们兄弟俩再论一论各自短长,只是没想到他竟先走一步,你若是心中尚存忠孝之心,便替他达成心愿吧”
这算怎么回事?大殿上嗡嗡的议论声不绝于耳,就算是郑芝龙都有点不明白张韬的意思。唯一没受到影响的人恐怕也就是姜田了,因为这是他和张韬商量之后的结果。在没有清末那种结构性的文明崩溃这个大前提下,哪怕是他们俩明知道社会必然会向着资本主义转型,也不可能突然就扭转了历史的惯性,再说他们谁都没把握让历史的车轮按照自己的预想前进,那么原先埋下的伏笔就继续挥其应有的作用,台湾作为一个封建制度的保留地得以获得法律上的保护,同时也将会是对外扩张的马前卒与挡箭牌。
“既然明廷封你父为延平郡王,你便继续承袭这个王位,郑氏全族去留自便,即日起也解除对台湾的封锁贸易往来恢复正常,今后只要不再骚扰过往商船也不对抗朝廷,那在这台湾岛上或是你家打下来的海外飞地上,采用哪种礼法治国朝廷也不加干预,百年后你郑家是回归大统还是割地自治,都留待后人自决吧!”
这话一说出口朝堂上差点炸开了锅,这不等于是变相承认了台湾自己建的小朝廷吗?法理上说以后郑经就是真真正正的藩王,而且还是名正言顺的封地建国之王,中国自打秦汉之后就很少出现能分封的王爷,明初朱元璋的儿子们倒是有过这个待遇,可朱棣以后王爷们也都没了兵权,就是现在唯一一个亲王,也是只有名义上的封号,却没有真正的封地,真想不通一个以变法图强为口号的皇帝为什么会恢复封建制。???一c?一
郑芝龙与郑经也是惊讶得目瞪口呆,一老一小站一跪都看着张韬说不出话来。不过郑芝龙毕竟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的,马上就反应了过来然后用与外表不相称的敏捷跪在了孙子旁边,嘴里不停的高呼圣君明主之类的话,郑经更是磕头如捣蒜,涕泪横流的誓要痛改前非永不背叛中华,在姜田看来这爷孙俩的演技比自己手下那些演员还专业。
于是在一片歌功颂德的欢呼声中,中华至少是名义上的迎来了大一统,国家的内政外交也将会进行相应的转变,至少恢复生产与对外扩张将会变成主流,所以这些朝臣们认为大一统朝代必然会出现的开明盛世至少是有希望了,尤其是台湾将继续沿袭明朝制度,那么对朝廷不满的那些人便有了一个栖身之所,内部的对抗压力也会变小,无论怎么看都可以说是天下太平了,可唯独在这些满面喜色的人群中,只有姜田一个人面色如常,他不仅没有任何高兴的表情,反倒是眉宇间隐隐有些忧虑,正在人生巅峰的张韬自然是没有瞧见,可离着姜田很近的冀王却看见了。
接下来便是大排宴筵,日程进入到了真正的贺寿阶段,奉天殿(太和殿)内自然有宫人开始按照上次皇后寿宴的规制摆放桌椅,只是这次宴请的人比较多,所以殿外也有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落座,按照以左手为尊的规矩皇帝左手是官员的座位,而右手树立纱帘屏风便是皇后与女眷们交流的场所,趁着这个工夫姜田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在官员后排的那些退伍老兵的队列,因为他亲爹在此,所以按照孝道理应侍奉在旁,于是在一片绿色军装之中便有了这位身穿大红斗牛服的一品大员。
张韬也看见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