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一节、不走寻常路(第3/4页)  擎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国北方,严重缺乏经验丰富的水手,哪怕是这些百里挑一的水兵,也和真正的远洋海军相去甚远,更要命的是由于明朝长期海禁,其实中国的整体航海水平严重倒退,原先纵横四海的中国水手们现在只敢依靠岛链的领航,才敢出海远行。就是他郑家号称中国第一海军,为了和ri本做生意也是靠着琉球群岛才找得着长崎港。姜田听了不由得叹口气,哪怕自己造出铁甲战列舰,没有合格的水手也是白搭。可是船好造这水兵就极难培养了,莫说缺乏合格的教员,就算有也非一朝一夕就能批量生产水兵,自己这个海军研究院该不会也要先从培养种子开始?

    就在他纠结的时候,船只已经驶向了目的地,离着老远就能看见老龙头那巍峨的城墙,以及探入水中的雄姿,此时的sè狼已经忘了自己恐水这件事,站在船头手扶着一根缆绳,双眼凝视着远处的城楼,那里是他父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遗憾与伤感的地方,厚重的城墙也没有挡住敌人的铁蹄,同样的更没有挡住中原反攻的步伐。似乎高墙筑城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而他们骑兵是否也如这昨夜黄花一般,会逐渐凋零呢?刘均定让自己儿子去联络海军,就是他因为听到了皇帝有一次曾经说过,今后就是大航海的时代,中国的利益要靠海军来维护,同样中国的意志也要靠海军来传达

    无论是刘均定还是刘宝铠,他们爷俩谁也无法明白为什么不能驰骋陆地的海军会如此重要,更不可能明白什么叫地缘政治或是制海权,但是却能理解一个道理,那就今后中华朝必然要向着海军大国的方向迈进,而谁能抓住这个机遇同海军搭上关系,就算现在吃点亏也无妨。其实他们也不是没想过前明那种人亡政息的情况,朱棣死后再也没有人热衷于航海。但是现今不一样,首先中原能够稳定下来全亏了海运来的大量粮食,其次当年明末因为漕运的积弊已久,崇祯曾准许漕粮海运,虽然马上就见到了成效,可还是没能彻底的裁撤河道上下那些蛀虫们,反攻běijg的那段时间,因为陆运不便当今皇帝就重新拾起了海运这块法宝,结果就是现在的漕粮基本上都是从天津港上岸,以前惊人的损耗和飘没基本上都消失了。由此满朝文武谁也不敢说海运不好,更不敢提海禁。哪怕当今陛下驾崩,接手的下任皇帝和朝臣们也会维护住这条生命线,那么海军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传统陆地国家对海军的认识也就仅此而已了,哪怕是皇帝张韬,对海军的理解也停留在洋人船坚炮利敲开国门的那点往事上,可能在这个时代,中国人里只有姜田确切的明白什么叫制海权,也只有姜田知道未来的海军该是个什么样的军种。在běijg的时候,几次和张韬就尚未发生的未来历史进行了深入交流之后,皇帝陛下明智的决定将这个海军研究院交给了姜田。

    “海军的使命是打击敌人,但是敌人未必就是敌对国家的海军,其实海军的存在基础是海运与渔业,没有这两个基础海军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其次才是防止敌对国家对我国海岸发动进攻,所以若想海军发展壮大,就必然要依托于庞大的海运贸易,那么为了促进贸易就必须开放一定数量的通关口岸,开放口岸同时导致了海军要扩大编制好维持海洋的秩序,所以海军强大的国家必然也是对远洋贸易十分依赖的国家”眼看着就要进港,姜田却给sè狼讲解起制海权的一些基本概念。

    这倒不是姜田诲人不倦,而是sè狼很奇怪为什么要将秦皇岛这里也开辟出贸易区,甚至不惜将军港外迁。当然这个计划还停留在纸面上,也就是sè狼仗着自己老爹的关系才能知道内情。换做别人谁能想到皇帝要将整个渤海湾打造成中国国北方的航海重镇?更想不到缔造帝国海军的重任已经压在了姜田的肩头。虽说听上去有点似懂非懂的像天书,不过sè狼充分的发挥了不懂装懂的优良传统,准备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加深了解。与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