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城中村小院(第1/2页)  上海繁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一元在结束工厂车间的实训后,公司安排他跟老业务杜于乐实习。依照传统习惯,王一元称呼杜于乐为师傅。

    师傅杜于乐是位四十多岁的中年老大姐,上海人。她原来是浦西一家国企纺织厂的挡车工,多年前从企业下岗,迫于生计,中间做过很多行业,打过很多杂工,甚至还自己摆过地摊,虽然一直也没赚到什么钞票,但反倒培养出了她不屈不挠,开朗,作风泼辣的性格。

    杜余乐后来经人介绍,她毅然决然到浦东的一家印刷厂做起了业务员,不想反而慢慢的做了出来,业务上混的风生水起,行业内都称呼她为铁娘子。前年她老公工作调动到虹桥国际机场,为了方便照顾家庭,她就跟着跳槽到了台沪公司。

    先是在公司,师傅杜于乐教了王一元一些基本的业务方面的常识,主要是各种各样不同样式,不同纸张,不同工艺的纸制品和包装材料的基本概念,报价的计算方法和方式。

    在王一元这些基本掌握了以后,杜余乐然后带着他在外面跑了两个星期业务,教会了他一些常见的寻找客户的方法和技巧,公司产品的交货期,交货方式,以及价格和付款方式等业务方面的基本流程,还向王一元大致介绍了上海其它的一些比较有名的印刷公司及他们的相关产品,竞争优势等等和业务相关联的一些基本情况。

    杜于乐是个热心人,又曾经下过岗有过自己创业的经历,所以富有当大姐的同情心,他觉得王一元一个人在上海也是非常的不容易,所以在教王一元的时候基本没有保留,面面俱到;王一元也对即将到来的业务员的工作充满想象和憧憬,学得非常的认真和仔细,有时还生怕自己会忘记,不时的掏出小本子记上几笔。

    王一元这时候吃住都在工厂。台沪公司印刷厂的宿舍是在后道车间的上面加盖的一个夹层。宿舍房间是由木板和石膏板搭建的一个个小格子间,没有窗户。房间因为屋男子三十而立,是指男人在三十岁时所应达到的生活理想状态,也就是说三十岁的男人,这时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三十做事和于礼,王一元甚至清楚的记得在初中的语文书上就曾有这么一句话。

    简单的说,三十岁,人就应该能坦然地面对一切困难了。而反观现实中的自己,王一元仅仅只是感觉到了青春的快速流失,感觉到了时间的易逝,感觉到眼里渐有的沧桑。

    可是,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成家立业,养家糊口,他却还没有一样实现,更要命的是,现在的自己,看起来离这些都还是相当的遥远和缥缈,甚至连若有若无的影子都还没有,更不知道自己以后还会不会实现,能不能实现。讲真的,他现在急切的需要一种改变,他至少想要变得比现在的自己要好一些,哪怕是只有一丝丝希望,或者一线曙光。

    说白了,他需要机会,而要有机会,就需要与外界多接触,需要有一定的自由。而搬出工厂,就是王一元当时能想到的基本的现实的想法和需要。

    后来经公司的同事介绍,王一元搬到了现在的七宝镇星占路上的这个小院。这是一个靠近吴宝路的标准旧式上海农家小院,小院白墙黒瓦,两层楼房。院子靠西边有一口房东自打的水井,上海不缺水,挖地两米就会有水渗出来,可这口水井不仅打的很深,井底还放置了细白沙,故以打上来的水很清,还冬暖夏凉。

    房东家四口人,一个老太太,房东夫妻俩和他们的女儿,一大家人占了楼下的大厅和厨房,以及楼上的两间卧室。因为有利可图,房东把院子东西两厢加砌改建成两排简易的石棉瓦房,这样加上楼上楼下他们自家用剩下多余的房间,小院共有十多间房全部用于出租。

    房租倒是不贵,根据大小朝向楼层等三百至六百元不等。每间房单独使用火表,门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