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4章 年度工作会议(第1/2页)  上海繁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新的一年如期而至。

    这次的年度工作会议,利用元旦放假其中的两天时间在房地产研究所举行。这里的物业原本就是由吴总的房地产公司开发,有一个可以利用的大型会议室。但是住宿还是安排在长兴岛的游乐园。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会议是房地产研究所,印刷厂,陶瓷厂,以及肖晓晓在镇江的服装公司,还有印染厂中层以上的干部联席参加。

    召开联席会议这是谢东的主意。这时候,因为经济形势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的逐渐滑落,一时间整个国内的经济都是风声吠戾,变得形势严峻起来。服装公司的出口也开始变得扑朔迷离,对俄罗斯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已经开始明显下降。

    谢东转换思路,经过一番努力,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网站,比如说天猫,京东等平台不断发力和加强业务管理,网络销售的业务渐渐地清晰和成长起来。

    两相抵消,服装公司整体还是稍有增长。其中最大的亮点,竟然是印染厂对于对东南亚的胚布出口不降反升,一直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势头。

    但是服装公司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怎样打破这个瓶颈?几个月以来都是谢东和王一元在思考的重点问题。

    王一元的想法,是把服装公司的出口和国内销售的部门,特别是设计部门直接搬到上海。到底上海就是服装消费的大市场,和服装消费的市场要更近,也能随时快速的掌握到市场的变化情况。

    而镇江的工厂,以后就只作为生产和制作的基地。按照王一元的最终想法,这个生产基地完全可以对外开放,不仅仅只是生产自己的业务,也可以承接其他品牌公司的加工。

    当然这里的关键,就是怎么去找到最终的客户。王一元认为,把公司的销售和设计部门搬来上海,绝对要比之在镇江,寻找业务的余地和机会显然要更大一些。

    不过这些部门全部搬迁显然不太现实。首先就是上海的各项成本,包括人工、房租、费用等等方面都比之镇江要高上不止一个层次,而且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成本。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盈利,这些都是必须要投入的。

    其次,还有一个适应的问题。公司老的员工要适应上海的工作生活节奏,新招进来的员工要和公司共生共长,都需要时间来磨合,短期内都不太可能有很好的效果出来。

    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很明显,服装公司短期内在上海都是投入大于产出。而关键的是,这个投入期到底又有多长?王一元是门外汉当然不会去算计,恐怕就是谢东他们也不会知道。万一要是成了无底洞的呢?

    后来经过几次的商量和讨论,肖晓晓同意服装公司可以在上海设立办事处的形式来开展业务,把这些相关部门的一部分放到上海来先看看效果再说。对于员工,基本上以老员工为主,适当的考虑在上海再找新的员工。

    而这个办事处的地址,就设在房地产研究所原先中介公司办公的地方。办事处日常的监管,置入到王一元之下。但是在具体的业务上,还是由谢东来直接管理。

    这些初步定下来之后,谢东就提出来镇江和上海的两个产业群一起召开联席工作会议的想法。王一元本来还觉得有些不伦不类,但是肖晓晓也坚持,他后来想想也可以,就最后同意了。

    之所以来上海,谢东主要的想法,一方面是让服装公司管理人员开拓眼界和实现公司快速突围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大家都可以来看望怀孕的肖晓晓和日渐好转的晓晓爸爸。

    谢东觉得,镇江到底还是地方小了一些。工厂里的员工很多都是工作了多年的老员工,思想上不免亦步亦趋,对市场的反应相对要迟缓和没有那么的灵敏。

    当然了。因为为肖晓晓现在行动开始受到限制,不太可能经常去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