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五十二章 变化(第1/2页)  修行在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发酵,发酵。

    如酿酒一样,和大将军有关的流言已经发酵的整个大宋的百姓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了。距离京城越近的地方,百姓们谈的越多,离蜀地越近的地方,百姓们谈的也越多。因为在年轻的丞相大人李林的指挥下,流言第一点虽然被刻意设置在蜀地,但爆发点是设置在京城。

    所以等于是以京城和蜀地两点为中心,谣言呈散开状。

    其实这只是流言的第一阶段,在流言来到第二阶段的时候,反而会反过来。离第一爆发点越远的地方,流言则传播的越听起来真实。

    百姓们习惯给传言添油加醋,有意无意这两种夹杂在其中。到了离京城几千里之外的地方,传言可能就成了大将军带着侍卫把一个村里的无辜人员给打死了,为什么要打这个村民,只是因为他不小心走路碰到了大将军...

    ;权贵们都是一个德行,呸。

    ;这算什么?碰到了才打死还算好的,有很多权贵只是看你不顺眼就把你给打死。

    ;你以为这些权贵是真的为民做主吗?这世上的权贵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不做表面工作的,一种是做表面工作的。前者坏的人尽皆知,后者坏的没人知道,甚至这种权贵把你卖了你还满口说他好。你说李大将军是哪种人?

    ;本以为咱们大宋的官吏能跟梁国魏国那些人不一样,现在才知道都差不多。这世上或许真的没有一心为公的人。那些故事里的清官恐怕都只是人的美好希望而已...

    ---

    刘老三家在京城郊外的刘家村。在京城周边的村子里相比较,他家的条件算是比较好的。这些年家里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每年收的粮食,除了供全家人吃饱之外,剩下的全卖了能卖十几两银子。

    所以也积攒了上百两的银子。

    两个儿子也都吃的壮壮的,每日除了上学,也不用他们干多少农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乡下人也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但是最近一年来,家里的境况却急转直下了。

    自从先帝驾崩后,新陛下登基了。村里虽然没有乱,但很多官吏都在几个月里发生了变动。

    而换了人的赋税专管员们都变成了新的人,虽然这些人也都还是乡里乡外左近的人。但新人们却让他们这些农民尝到了几十年前的苦头。

    用儿子老师的话来说叫做,盘剥。

    无论是收税的还是征发徭役的专员,都对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勒索。每半年收一次的粮税,被加上了专员辛苦费...

    税员的苛捐杂税加了不少,虽然倒也并没有让他们倾家荡产日子没法过,但着实让他们本来就只能算一般的家庭又开始往贫穷的方向倾斜。

    按照今年的这种搞法,用不了三五年,他家就要回到刚刚能吃饱穿暖的境况。

    从他出生到现在这四五十年里,他亲眼看到亲身经历着大宋变得越来越富强,大宋的老百姓们日子变得越来越好。从一开始的吃不饱到吃得饱到开始讲究吃的好,几十年而已。

    先生们说这是国家安宁的基础上,是在陛下英明的带领下。他不知道陛下是怎么带领的,他只是感受到村里县里官吏们的规规矩矩,小时候听爹常说以前的官吏就跟老虎一样吃人不吐骨头,但是他们感受到的官吏们只是越来越规矩,多收一文钱都不要。

    当然可能跟他们老百姓都有权去上面告税管员的状有关。州县村都有专门接受各级百姓告状的衙门,只要去那里一说,不仅违反规则的官吏要被处罚,举报的百姓还能得到奖赏,要是谁家被打击报复了,那百姓们再去告状,官吏被处罚的更严厉,百姓能得到的奖赏更高。

    以至于在京城周边的这些村子里,哪个人要是被打击报复了,全家还都挺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