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五章 天下大变(第1/3页)  平凡之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帝赵匡胤西巡洛阳,在洛阳祭祀天地之后,不知怎么的,突然向群臣宣布,说要迁都洛阳。

    至于到底是为什么,他并没有对群臣说,似乎也不愿意说,就好像是在刻意回避一个人,亦或者是在为一个重大的决定做准备,但这些都不足为外人道。而皇帝不说,臣子们也不敢问。

    但是这个决定,遭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反对,晋王赵光义赶忙去劝,可赵匡胤不仅不为所动,还负气的说:“朕不仅要迁都洛阳,还要迁都长安!”

    赵光义问是什么原因。赵匡胤说:“汴梁地势开阔,无险可守。如果迁都长安,易守难攻。裁去冗兵,励精图治,岂不是长治久安,一劳永逸之策?”

    赵光义却说:“要使国家长治久安,靠的是恩德,而不是山河的险要,何必要迁都呢?”

    最终,赵匡胤怅然返回汴梁。接着,没过多久,事情就在赵匡胤派出北伐之师后。

    这一天,赵匡胤在市场上溜达了一会儿,然后信步向晋王府走去。

    赵匡胤性格和善,兄弟之间的关系一向很好,赵光义生病,赵匡胤与他灼灸,赵光义怕疼,赵匡胤便取艾自灸,笑着对赵光义说不疼。赵匡胤曾对他人说:光义龙行虎步,他日必为太平天子。赵光义听到哥哥这样夸自己,心里当然很高兴,对赵匡胤也是更加的恭敬。

    自那天在赵光义家饮酒回宫之后,旧病复发,赵匡胤竟渐渐就难以支持,继而卧床不起,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将国事托付给晋王赵光义处理。

    开宝九年(976年),一日夜里,赵匡胤拖着病体来到太清阁观看天象,起初星光灿烂,天空晴朗,可没过多久,突然阴云四起,雪雹骤降,他因为生病,体虚怕冷,见势不妙,赶忙退回寝宫。

    由于天在下雪,赵光义进宫稍微比往日迟了一点,突然,内侍慌张地赶来传召,说皇上病情恶化,请晋王赶快进宫。

    赵光义出门,习惯地抬头看看天空,天空阴云密布,丝毫没有放晴的迹象。

    寝宫内,赵匡胤躺在逍遥椅上,喘气急促,见赵光义进来,嘴巴蠕动了几下,却没有声音,赵光义等了半天,仍然没有听到皇上口谕,只好靠近,安慰他好好养病。

    赵匡胤瞪着双眼看着门外,赵光义重新看看赵匡胤,点点头,叫内侍全部退出去,关好门,重新回到赵匡胤身边,等着听他说话。

    内侍们退出寝宫,远远的站在门外。突然,大家听到赵匡胤似乎在嘱咐赵光义什么。由于声音很低,又断断续续的,听不清再说什么。过了一会儿,大家见到寝宫内烛影摇动,或明或暗,好像是赵光义急步后退躲避。猛然,听到有斧子戳地之声。突然就听到赵匡胤大声叫到:“就让你好好的去干吧!”声音激动,颇为惨烈。

    内侍们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但由于事前有吩咐,又不敢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里面的声音停止了。

    夜深了,赵光义神色紧张地走出寝宫,吩咐近侍说,皇上睡了,让他好好休息,不要打扰他。说罢,匆匆而去。

    次日,赵匡胤突然驾崩,年仅五十岁。

    此事被后人称为“烛影斧声”,正史不见此事,只载于野史。

    赵匡胤死时没有立遗嘱,这也是个谜:是因为死的仓促,来不及立?还是因为已经有了金匮之命,根本不需要立?谁也说不清楚。

    宋皇后得知赵匡胤去世,立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宫。

    王继恩出宫之后,并没有去传召赵德芳,而是去了开封府。当他来到开封府时,看见程德玄正站在开封府外东张西望,程德玄精通医术,史书记载:太宗尹京邑,召置左右,署押衙,颇亲信用事,是赵光义的心腹。王继恩上前问到:“程大人为何站在这里?是在等人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