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二十三章 杀父之仇(第1/4页)  华娱之纵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风干牛肉可以提供高热量,一人携带的数量可以吃十天左右,而且不需要额外配备后勤保障人员。

    相反,消耗更大的是马匹需要的草料,毕竟它们可不能吃牛肉干,而草料也不可以压缩。

    匈奴与凤吾国对阵的时刻,李彧是最忙碌的人,倒不是因为战争的结果,而是他再为调动这么多人而费神。

    凤吾城内有数万平民,数千士卒,城外的匈奴有数万骑兵,要是按照1:1的比例应召群众演员的话,是真的要命。

    五六万人啊,光是管理就成了很大的问题,万一出点差池就要了亲命,而且这么多人几乎等于一个乡镇,想不出问题也不可能。

    以当前一名群演30-50的价格来算,四万人就是200w打底,以一辆大巴车装50人计算,光是车辆就得800辆,足够排出去好几公里。

    至于其他的麻烦就不一一列举了,例如吃饭,睡觉,化妆等等。

    所以,1:1是不可能的,至少在李彧这里是绝对不可能的。

    要说华夏电影史上动用群演最多的应该是2006年老谋子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当时请到了两万人,而且还动用了部队。

    军人讲究的就是令行禁止,最好管理不过。

    如果可以李彧也想这么搞,但不行,隔壁的事情还没平息呢,称得上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在给李彧两张脸也不可能在当前的阶段借到大量的军人。

    人海战术的可操作性基本可以否定,于是就需要找一种替代的方法来完成拍摄。

    想要尽量减少群演的数量,那就只能从其他方面弥补,例如多机位拍摄。

    白天正常拍摄,结束拍摄后的李彧就拉着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开会,最少两个小时,最多到天亮。

    定下了只动用两千群演,其中有五百人是从部队协调的,这点面子还是有的,毕竟剧组是跟咁肃正服合作。

    而且李彧的名气注定了这部电影上映后,这片拍摄地就会被世人注意到,很有可能带动这片旅游区的经济发展。

    其余一千五百人就是普通的群众演员,光是负责协调各个环节的副导演就高达十几名,其他的幕后人员更是多到不计其数。

    人数缩减到几十分之一,但成影效果却不能打折扣,本次拍摄动用了12台机器同时拍摄,其中包括3台航拍设备。

    然后将不同机器拍到的远景画面融合到一起,从而制作出千军万马的‘假象’。

    而且还有另外的一种辅助手段,那就是特效,逸阳旗下的巧夺天工可是当前华夏圈内首屈一指的特效团队。

    尤其是与国外团队的数次合作,让他们学习了不少技巧方面的东西。

    这一次的谢武也动用了对他来说还不算熟练的可视化预览的技巧,尽量在拍摄前就可以让李彧知道电影的雏形,让他心中可以规划。

    特效的存在有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用处,那就是骑兵冲锋必然是要困于陷阱的,电影中的他们的结局已然注定,但现实当中绝不可以,甚至最好连伤都不要。

    这就是谢武的工作,真正的战马前冲,然后栽倒,‘骑士’也是跌落在地。

    不同的是战马上的骑士不是真人,而是以人体比例制作的模型,然后通过特效技术将这些模型替换成真人。

    话题一转,回到凤吾城上。

    胡车上的白羊王没有命令安营扎寨,而是直接下令发起攻击。

    二百人的军伍儿郎穿着简单的动物皮毛鞣制成的“铠甲”,或持马鞭,或持弓箭,或持利刃的他们在副导演的一声令下,呼啦啦的冲向凤吾城。

    整个凤吾城外的两侧,铺着数条滑轨,随着兵马动,滑轨上的摄影机也在动力的辅助下全力前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