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章 科举与征辟(第1/2页)  秦汉之建国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1章科举与征辟

    刘辟非回到襄平。

    此时诸子百家也都已经被接到襄平城内,被安置在新建的学宫中。

    翌日,刘辟非来到学宫,召集诸子百家道:“各位先生随本王来辽东,若有愿意继续皓首穷经的,官府将继续奉养着,若有愿意传道受业解惑者,官府也会在后续招收弟子,供先生挑选。若有愿意做官者,可毛遂自荐,本王悉听尊之。”

    大部分人,还是准备研究一路带来的天降书库的书籍中的智慧。愿意传道受业的也不在少数。愿意为官者却是寥寥,只张苍一人举着自己的胖手,与众人之中,特别醒目。

    刘辟非心中叹息一声,如今辽东文臣稀缺。可若是将诸子百家之人委任以一县之官,却也是大才小用。

    诸子百家中,愿意为官者,仅张苍一人。墨家的张钧虽然被刘辟非委任为铁官,但也只能当学者奉养,与官吏是不同的。

    刘辟非道:“诸位既然不愿意做官,可有为我辽东招贤纳才之策啊?”

    一名道家道:“贤才大多隐居在畎亩之中,辽东王可让各县征辟人才,选取孝廉c茂才者,充作官吏。”

    张苍想要做刘辟非的官,自然要为刘辟非多多考虑,当下道:“不可。”

    那名道家问道:“哦,张御史有何见地?”

    张苍道:“选举人才,乃国家大计,岂可委任以地方之手?若由各地方举荐贤才,则虽有一二才能者,必然优先是其亲戚子弟,如此周而复始,为官着,必将局限在几位辽东大族之手。因此,举孝廉c茂才,并不是长治久安之道!”

    那名道家道:“张御史此言,未免偏激。如今,天下识文断字者,闾左又有几人?而官吏之家,多懂得读书之用,本领才能远胜平头百姓。治国大才,不存在于闾左人家。”

    张苍道:“此番论见,张苍不敢苟同。孔子收徒,有七十二贤者,其实有商人富贾,有衣冠贵族,可最贤者,却是颜回,孔子屡屡称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如此,颜回大才,不也是身处陋巷之中,闾左人家吗?”

    那名道家道:“但张御史可知道颜回短命,不能为世间所用吗?君王使用者,却是子路这样的富贾之家,衣冠贵族。”

    张苍悲悯道:“此正是因为当年为官,注重家产血脉,不用贤明的恶果啊,否则颜回何至于短命而亡?”

    张苍与这名道家学者一通辩驳,学宫之内,有同意张苍的,有同意该名道家学者的。最后议论来议论去,争议不出一个结果来,都望向刘辟非。

    刘辟非咳嗽一声道:“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只是天下之事,若想要尽用其才也难。不过举孝廉c茂才,未必是真孝廉c茂才者。天下人分为四类,有德有才者,无德有才者,有德无才者,无德无才者。”

    “有德有才者,自是首选,但符合者寥寥。我愿意用有才者之才,奉有德者之德。开科举,奖孝廉。”

    刘辟非说完,张苍问道:“王上,这科举是何意?”

    刘辟非道:“以策论考校人才,排列名次,选拔做官。”

    这样,无论贫穷富贵,都可以在考场搏一把功名利禄。刘辟非此言,不偏袒任何一方,只为才是举,得到了诸子百家的赞同。

    刘辟非决定以“恩科”的形势举行辽东的第一次科举。恩科之恩,便是辽东王夫妇大婚的名义,刘辟非以此次科举,昭告辽东郡,辽东王妃已立。他亏欠虞小株,便借此弥补一二。

    刘辟非任命张苍为主考官,张钧为副考官,又从诸子百家中选三名为陪考官,举行恩科考试。

    消息一经传出,很快在辽东郡引起了剧烈的反响。

    刘辟非只是出了个想法,具体实施却是要张苍来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